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公路景观评价在国外的发展 | 第17-22页 |
·公路景观评价在国内的发展 | 第22-2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公路景观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 第27-39页 |
·公路景观评价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公路景观构成要素与特征 | 第28-34页 |
·公路内部景观构成要素 | 第28-29页 |
·公路外部景观构成要素 | 第29-31页 |
·公路景观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公路景观功能分析 | 第33-34页 |
·形式美基本理论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偏好与差异性研究 | 第39-61页 |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视觉载体研究 | 第39-44页 |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对公路景观感知的测量 | 第44-48页 |
·审美主体公路景观感知得分分析 | 第45-47页 |
·调查问卷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 第47-48页 |
·审美主体对公路景观特征的偏好分析 | 第48-54页 |
·形式美理论指导下的公路景观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形式美理论指导下公路景观审美主体偏好分析 | 第49-54页 |
·不同背景审美主体对公路景观评价影响分析 | 第54-59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 检验方法 | 第54-57页 |
·不同背景审美主体对公路景观感知的影响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动态视觉研究 | 第61-78页 |
·公路景观评价审美主体的动态视觉特征 | 第61-67页 |
·人眼及视觉神经系统结构 | 第61-63页 |
·道路上的视域 | 第63页 |
·公路景观评价审美主体动态视觉特征 | 第63-67页 |
·驾驶员视觉还原拍照系统研制与应用 | 第67-77页 |
·驾驶员视觉还原拍照系统介绍 | 第67-69页 |
·驾驶员视觉空间模拟研究廊道与照片获取情况 | 第69-72页 |
·驾驶员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感知差异 | 第72-76页 |
·驾驶员视觉空间元素与景观美质的关系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确定方法研究 | 第78-94页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 第78-82页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特征 | 第78-80页 |
·目前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存在的不足 | 第80-82页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82页 |
·基于因子分析的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构建 | 第82-89页 |
·因子分析方法适用范围 | 第83页 |
·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和应用范例 | 第83-86页 |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公路景观评价指标层-准则层指标的确定 | 第86-89页 |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检验方法 | 第89-93页 |
·结构方程理论介绍 | 第89-91页 |
·检验方法研究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公众参与公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 第94-115页 |
·公众满意度概念及其特征 | 第94-102页 |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 | 第94页 |
·满意度理论的发展 | 第94-96页 |
·几种成熟的顾客满意度模型 | 第96-99页 |
·公众满意度的概念与特性 | 第99-100页 |
·公路景观评价与公众满意度 | 第100-102页 |
·公路景观评价系统和公众满意度评测模型 | 第102-104页 |
·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公路景观评价系统 | 第102-103页 |
·公路景观评价的公众满意度评测模型 | 第103-104页 |
·公众参与公路景观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104-113页 |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公路景观评价指标得分分析 | 第104-107页 |
·公路景观评价公众满意度模型拟合与讨论 | 第107-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七章 融合环保理念的公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5-141页 |
·融合环保理念的公路景观评价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15-116页 |
·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介绍 | 第116-125页 |
·研究对象介绍 | 第116-117页 |
·实验方法介绍 | 第117-122页 |
·计算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 | 第122-125页 |
·融合环保理念的公路景观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125-137页 |
·判断矩阵计算 | 第125-128页 |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 第128-130页 |
·调查问卷得分分析 | 第130-135页 |
·结果分析 | 第135-137页 |
·公路景观审美主体对防噪措施景观美质感知研究 | 第137-140页 |
·模型制作 | 第138-13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
二、论文创新 | 第142页 |
三、研究发展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附录一 高速公路景观美质调查问卷 | 第153-186页 |
附录二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调查问卷 | 第186-190页 |
附录三 公路景观评价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90-194页 |
附录四 公路景观评价调查问卷 | 第194-195页 |
附录五 公路环境评价调查问卷 | 第195-1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96-198页 |
致谢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