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发动机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的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第9页
   ·发动机悬置的理想隔振特性第9-10页
   ·发动机主动悬置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发动机隔振的主动控制技术第11-14页
   ·主动悬置的分类第14-16页
     ·按被动悬置的形式分类第14-15页
     ·按作动器的形式分类第15-16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本章小节第17-18页
第2章 发动机主动悬置的控制理论概述第18-32页
   ·自适应前馈控制理论第18-22页
     ·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FIR)第18-19页
     ·LMS 算法第19-20页
     ·单输入单输出(SISO)滤波X-LMS 算法第20-22页
   ·最优控制理论第22-24页
     ·最优控制概述第22-23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MATLAB 函数第23页
     ·二次型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第23-24页
   ·模糊控制理论第24-27页
     ·模糊控制的发展及优缺点第24-25页
     ·模糊控制的原理第25-27页
   ·模糊PID 控制理论第27-31页
     ·PID 控制原理第28-29页
     ·PID 控制的特点第29页
     ·模糊PID 控制的分类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发动机主动悬置系统建模第32-44页
   ·液压悬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第32-34页
     ·液压悬置结构参数分析第32-34页
     ·液压悬置工作原理第34页
   ·液压悬置建模第34-36页
   ·电磁式主动悬置的结构和建模第36-38页
     ·电磁作动器的工作原理第36-37页
     ·主动悬置的工作原理第37页
     ·主动悬置建模第37-38页
   ·二自由度主动悬置系统建模第38-39页
   ·六自由度主动悬置实验台建模第39-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的仿真与对比分析第44-66页
   ·引言第44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中的参数第44-46页
   ·LMS 自适应前馈控制系统仿真第46-48页
   ·最优控制系统仿真第48-52页
   ·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第52-56页
     ·输入输出的选择第53页
     ·控制规则的确定第53-54页
     ·解模糊第54页
     ·仿真结果第54-56页
   ·模糊PID 控制系统仿真第56-58页
     ·模糊PID 控制器设计第56-57页
     ·仿真结果第57-58页
   ·四种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第58-65页
     ·对比控制前后隔振的隔振效果第58-61页
     ·对比鲁棒性,稳定性第61-64页
     ·对比有高频激励成分时的效果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六自由度实验台模型的仿真研究第66-76页
   ·建立实验台的仿真模型第66-69页
   ·最优控制系统仿真第69-73页
     ·最优控制器的设计第69-70页
     ·最优控制仿真结果第70-73页
   ·模糊PID 控制系统仿真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全文总结第76页
   ·论文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摘要第83-85页
ABSTRACT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弯制动时ABS控制算法研究及对汽车侧向稳定性的改进
下一篇:基于ADAMS的纯电动客车建模及性能分析和结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