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20页 |
2 产业集群与竞合理论综述 | 第20-32页 |
·产业集群 | 第20-28页 |
·产业集群的定义 | 第20-22页 |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层次 | 第22-24页 |
·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24-28页 |
·竞合理论 | 第28-29页 |
·合作竞争的内涵 | 第28页 |
·合作竞争的实质 | 第28-29页 |
·合作竞争的机制 | 第29页 |
·竞合博弈的性质 | 第29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 | 第29-32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点 | 第30页 |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3 产业集群内企业竞合行为分析 | 第32-43页 |
·产业集群内企业竞合驱动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合作的驱动因素 | 第32-33页 |
·竞争的驱动因素 | 第33-35页 |
·产业集群内企业竞合行为 | 第35-38页 |
·空间辐射型产业集群 | 第35-36页 |
·共生网络型产业集群 | 第36-38页 |
·基于价值分析的竞合行为优势 | 第38-41页 |
·根据合作竞争原理确定均衡产量 | 第39-40页 |
·合作竞争均衡、Nash 均衡及垄断均衡之间的比较 | 第40-41页 |
·产业集群竞合互利机制 | 第41-42页 |
·共生网络型产业集群互利共生模型 | 第41页 |
·空间辐射型产业集群互利共生模型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与集群竞争力提升 | 第43-55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与集群竞争力关系概述 | 第43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与集群竞争优势 | 第43-48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的制度优势 | 第43-44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的技术优势 | 第44-45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的组织优势 | 第45-47页 |
·产业集群竞合行为的理念优势 | 第47-48页 |
·加强合作: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 第48页 |
·以竞争力提升为目的的集群合作范式探讨 | 第48-54页 |
·产业集群合作范式的演进路径分析 | 第49-50页 |
·产业集群多维合作模式 | 第50-51页 |
·产业集群多维合作激励模型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集群竞争力提升实证研究:以陕西旅游业集群为例 | 第55-72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第55-57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概况 | 第55-56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内部合作状况分析 | 第56-57页 |
·基于集群多维合作的陕西旅游业竞争力提升 | 第57-71页 |
·旅游业集群的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旅游业集群合作的重要性 | 第58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的多维合作模式 | 第58-66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的多维合作激励模型 | 第66-69页 |
·陕西旅游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具体措施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