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研究--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划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经济全球化第12页
     ·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第12页
     ·土地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第12-1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第13页
     ·县级城镇发展现状第13-14页
   ·课题缘起第14页
   ·研究范围界定第14-15页
     ·县级城镇第14-15页
     ·城市空间拓展第15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第15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5-16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6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16-19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框架第17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城市空间拓展的基本理论第19-25页
   ·社会生态学理论第19-21页
     ·同心圆理论第19页
     ·扇形理论第19-20页
     ·多核心理论第20-21页
   ·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模式理论第21页
   ·城市土地利用的行为学理论第21-22页
   ·城市成长的交通理论第22页
   ·城市空间拓展的生态学原理第22-24页
     ·城市生态位原理第23页
     ·最小因子原理第23页
     ·环境承载力原理第23-24页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模式和规律第25-31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主要模式第25-28页
     ·延续性拓展第25-27页
     ·跳跃式成组团拓展模式第27页
     ·组合拓展模式第27-28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规律第28-30页
     ·门槛规律第28页
     ·可达性规律第28-29页
     ·周期性规律第29页
     ·轴线延伸规律第29页
     ·功能结构规律第29-30页
     ·自组织规律第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第31-47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39页
     ·区域因素第31-32页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第32-33页
     ·城市生态适宜性因素第33-35页
     ·基础设施因素第35-37页
     ·经济因素第37-38页
     ·人文因素第38-39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第39-41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生态环境的威胁第41页
     ·空间拓展的急速扩张与土地利用粗放并存第41-42页
     ·建设空间环境品质不高第42-43页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第43页
     ·城市间的恶性竞争第43-44页
     ·规划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的弹性第44-45页
     ·空间拓展的管理执法力度不足导致低效和无序的空间利用第45页
     ·城市空间拓展侵占农民利益发社会问题第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规划对策第47-61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规划框架第47-48页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规划对策第48-60页
     ·将空间拓展规划建立在拓展条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之上第48-50页
     ·科学预测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需求和供给第50-51页
     ·慎重选择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用地和方向第51-53页
     ·认真研究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布局和模式第53页
     ·科学制定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的控制指标第53-56页
     ·规划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县级城镇空间环境第56-58页
     ·建构与县级城镇空间拓展相适应的开发与管理制度第58-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县级城镇空间拓展规划实证分析第61-77页
   ·典型城市的选择第61页
   ·陕西省富县县城空间拓展规划研究第61-70页
     ·富县县城空间拓展条件适宜性评价第61-67页
     ·富县县城空间拓展的需求和供给第67页
     ·富县县城空间拓展的用地和方向第67-68页
     ·富县县城空间拓展的布局和模式第68-70页
   ·陕西省蒲城县蒲南新城(西区)空间拓展规划研究第70-76页
     ·蒲南新城(西区)空间拓展条件适宜性评价第70-73页
     ·蒲南新城(西区)空间拓展的布局和模式第73-74页
     ·蒲南新城(西区)空间拓展的指标控制第74-75页
     ·蒲南新城(西区)空间拓展的空间环境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控制实验研究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