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名词表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水稻低氮诱导表达基因、铵盐转运子基因和硝酸盐转运子基因的研究 | 第13-57页 |
1 综述 | 第13-29页 |
·氮是重要的生命元素 | 第13-15页 |
·概述 | 第13页 |
·植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 第13-14页 |
·氮的营养功能 | 第14-15页 |
·硝态氮的吸收、同化与运输 | 第15-22页 |
·吸收 | 第15页 |
·同化 | 第15-16页 |
·植物中的硝酸盐转运子 | 第16-18页 |
·低亲和力N03转运蛋白基因(NRT1) | 第18-19页 |
·高亲和力N03转运系统编码基因(NRT2和NAR2) | 第19-20页 |
·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 | 第20-22页 |
·植物体对铵的吸收和氨的同化 | 第22-26页 |
·铵吸收 | 第22页 |
·铵的同化 | 第22-23页 |
·植物中的铵盐转运子 | 第23-26页 |
·研究植物中氮代谢相关基因功能的策略 | 第26-28页 |
·基因功能增加 | 第26页 |
·基因功能丧失或减弱 | 第26-28页 |
·微阵列 | 第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水稻材料 | 第29页 |
·用于遗传转化的水稻基因片段 | 第29页 |
·实验所用到的菌株、质粒、载体和感受态细胞 | 第29-30页 |
·DNA的抽提和Southern杂交 | 第30-31页 |
·RNA的抽提、反转录和Northern杂交 | 第31页 |
·PCR、RT-PCR和Real-time PCR的检测 | 第31页 |
·水稻内源基因表达量分析的材料准备 | 第31-32页 |
·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和转化 | 第32-34页 |
·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RNAi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遗传转化 | 第34页 |
·铵盐转运子在酵母中的功能互补实验 | 第34-35页 |
·转基因植株的种植和性状考察 | 第35-36页 |
·水培试验和性状考察 | 第35页 |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 | 第35-36页 |
·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6页 |
·游离NH_4~+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OsAMT2;3转基因植株~(15)N吸收实验 | 第36页 |
·酵母互补实验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和表型筛选 | 第37-41页 |
·目标基因的分离和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阳性检测 | 第38-39页 |
·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和表达量检测 | 第39页 |
·T_1代转基因植株苗期水培筛选与鉴定 | 第39-41页 |
·T_2代转基因植株大田表型筛选 | 第41页 |
·水稻中铵盐转运子OsAMT基因分离及功能鉴定 | 第41-53页 |
·水稻OsAMT基因家族成员在27个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谱 | 第41-44页 |
·氮饥饿条件下铵盐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44-45页 |
·不同氮源处理条件下铵盐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45-47页 |
·铵盐转运子OsAMT2;1的功能分析 | 第47-49页 |
·铵盐转运子OsAMT2;3的功能分析 | 第49-51页 |
·铵盐转运子OsAMT2;1的功能分析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关于AMT基因功能的探讨 | 第53-56页 |
·铵盐转运子表达分析 | 第53-54页 |
·铵盐转运子的调节机制 | 第54-55页 |
·转基因表型的探讨 | 第55-56页 |
·关于后续工作的设想 | 第56-57页 |
第二章 水稻OsRHC基因家族分析 | 第57-81页 |
5 文献综述 | 第57-59页 |
·锌指蛋白概述 | 第57页 |
·C3HC4型的锌指蛋白属于RING型锌指蛋白 | 第57-58页 |
·C3HC4型锌指蛋白功能 | 第58页 |
·C3HC4型锌指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 第58-59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59-60页 |
7 材料和方法 | 第60-61页 |
·数据库搜索 | 第60页 |
·蛋白结构域的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 第60页 |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0页 |
·芯片表达谱分析 | 第60-61页 |
·植株生长培养和胁迫实验 | 第61页 |
·Real-time PCR半定量分析 | 第61页 |
8 结果与分析 | 第61-78页 |
·水稻中OsRHC家族成员 | 第61-65页 |
·系统发生树分析 | 第65-66页 |
·蛋白结构域分析 | 第66-69页 |
·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 第69页 |
·水稻不同组织和器官中OsRCH基因的表达 | 第69-72页 |
·激素处理下OsRCH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72-75页 |
·OsRCH基因在不同逆境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 第75-78页 |
9 讨论 | 第78-81页 |
·OsRCH基因在各种生理过程中发挥多种不同功能 | 第78页 |
·OsRCH基因启动子区段顺式作用元件揭示了OsRCH基因的功能 | 第78-79页 |
·激素对OsRCH基因的调节 | 第79-80页 |
·OsRCH基因在逆境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 第80页 |
·OsRCH基因在生殖组织或器官中特异表达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录A 基本实验操作步骤 | 第93-103页 |
附录B 个人简历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