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类型电影的定义及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现状 | 第7-8页 |
第三节 都市爱情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范围界定 | 第8-9页 |
第二章 爱情电影的类型特点 | 第9-12页 |
第一节 爱情电影的类型定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爱情电影的类型模式 | 第10-12页 |
一. 爱情胜过一切的价值观体现 | 第10-11页 |
二. 忠贞于爱情的人物 | 第11页 |
三. 线性叙事模式 | 第11-12页 |
四. 浪漫唯美的样式风格 | 第12页 |
第三章 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新特点 | 第12-25页 |
第一节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简单回顾 | 第12-15页 |
一.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都市爱情片 | 第12-13页 |
二. 新中国电影和文革断层 | 第13-14页 |
三. 新时期都市爱情电影的回归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新特点 | 第15-25页 |
一. 情感焦虑和爱情价值观的剧变 | 第15-18页 |
二. 主人公身份的确定:白领阶层、中产阶级人士及特殊职业人群 | 第18-19页 |
三. 具有现代爱情片特点的叙事结构与人物关系 | 第19-21页 |
四. 恋爱空间的意向性表达:公共空间、办公场所、再造的“家” | 第21-25页 |
1. 公共空间:非恋爱场所的生活化表达 | 第21-23页 |
2. 办公场所的意向性表达 | 第23-24页 |
3. 再造的“家”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形式包装与营销新趋势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时尚镜像与都市景观的空间消费观 | 第25-28页 |
第二节 社会性情感话题引发青年观众的广泛消费效应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当下都市爱情电影的新营销模式 | 第29-32页 |
一. 网络宣传、二次消费——口碑效应 | 第29-31页 |
二. 综合宣传、预制观众——品牌效应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再发展策略 | 第32-40页 |
第一节 讲好爱情故事,改变“爱无力”状态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打破既定类型,改变叙事策略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营造高质量的导演和明星品牌效应 | 第36-40页 |
一. 导演品牌 | 第36-38页 |
二. 明星品牌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