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研究--经济人假设的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7页
 (一) 选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0-12页
  1. 选题的提出第10-11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4-15页
  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研究思路第15页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15-17页
  1.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一、公共决策主体的界定第17-20页
 (一) 公共决策主体第17-18页
 (二) 公共决策主体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1. 公共性第18页
  2. 自利性第18-19页
  3. 偏好性第19-20页
二、“经济人”假设的源流梳理第20-26页
 (一) 前斯密时期的经济人思想第20-23页
  1. 霍布斯的利己思想第20-21页
  2. 孟德维尔的经济人思想第21页
  3. 休谟的经济人思想第21-22页
  4. 洛克的经济人思想第22-23页
 (二)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第23页
 (三)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经济人”第23-24页
 (四) 本文对经济人假设的界定第24-26页
三、经济人假设对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的适用性分析第26-41页
 (一) 经济人假设分析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26-28页
  1. 公共决策主体的自利性与经济人假设有契合性第26页
  2. 经济人假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第26-27页
  3. 中国存在公共决策失误的现象第27页
  4. 规范公共决策主体决策行为的需要第27-28页
  5. 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第28页
 (二) 公共决策主体的经济人表现第28-34页
  1. 公共决策个体的经济人表现第29-33页
   (1) 公共决策个体的逐利行为—寻租第29-30页
   (2) 公共决策个体的夙愿—“政绩-升迁”第30-32页
   (3) 公共决策个体的附带追逐物—名声第32-33页
  2. 公共决策群体的经济人表现第33-34页
   (1) 公共决策群体专注于追求部门利益第33页
   (2) 公共决策群体具有逃避决策责任倾向第33-34页
   (3) 公共决策群体的负效应心理第34页
 (三) 公共决策主体产生经济人表现的原因第34-41页
  1. 社会性因素第34-35页
   (1)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个人利益意识的觉醒第34-35页
   (2) 社会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第35页
  2. 政治性因素第35-38页
   (1) 政府职能的膨胀和越位第35-36页
   (2) 中国行政性分权改革的负面效应第36页
   (3) 公共决策的成本与代价分布不均第36-37页
   (4) 政治晋升规则的引导第37-38页
  3. 公共决策主体自身的因素第38-39页
   (1) 利益刚性的驱使第38页
   (2) 公共决策主体具有权力优势第38-39页
   (3) 公共决策主体的不良心理第39页
  4. 外部约束因素第39-41页
   (1) 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第39-40页
   (2) 社会监督的乏力第40-41页
四、约束公共决策主体经济人特性的路径选择第41-46页
 (一) 提高公共决策主体的素质第41页
  1. 公共决策主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41页
  2. 公共决策主体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第41页
 (二) 完善公共决策主体的约束机制第41-44页
  1. 完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第41-42页
  2. 完善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第42页
  3. 加强对公共决策主体的监督第42-43页
  4. 健全公共决策绩效评估制度第43页
  5. 强化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第43-44页
 (三) 正确处理政府职能与公共决策的关系第44-46页
  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决策第44页
  2. 促进政府的政策能力与公共决策主体能力的双重提高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
下一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