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勘探概况 | 第16-20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7页 |
·勘探历程 | 第17-18页 |
·勘探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第3章 烃源条件分析 | 第20-43页 |
·烃源岩的判别 | 第20-23页 |
·烃源岩油源对比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32页 |
·沥青及泥岩饱和烃色谱特征 | 第23-25页 |
·沥青及泥岩的萜烷、甾烷生物标志物特征 | 第25-32页 |
·烃源岩沉积埋藏史 | 第32-34页 |
·烃源岩热史及压力场演化 | 第34-43页 |
·烃源岩热史恢复 | 第34-39页 |
·震旦系—寒武系压力场演化 | 第39-43页 |
第4章 储集条件分析 | 第43-73页 |
·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特征 | 第43-48页 |
·震旦系—寒武系海相地层特征 | 第43-46页 |
·寒武系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6页 |
·储层发育段岩石物性特征 | 第46-48页 |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48-66页 |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 第49-52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 第52-66页 |
·震旦系—寒武系储层致密化过程 | 第66-73页 |
·震旦系白云岩孔隙演化 | 第66-70页 |
·寒武系白云岩孔隙演化 | 第70-73页 |
第5章 多期次流体充注 | 第73-86页 |
·高科1 井震旦系—寒武系多期次流体充注 | 第73-77页 |
·孔洞矿物充填特征 | 第73-75页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75-76页 |
·锶同位素特征 | 第76-77页 |
·安平1 井震旦系—寒武系多期次流体充注 | 第77-81页 |
·孔洞矿物充填特征 | 第77-80页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80页 |
·锶同位素特征 | 第80-81页 |
·合12 井流体充注特征 | 第81-86页 |
·孔洞矿物充填特征 | 第81-83页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83页 |
·锶同位素特征 | 第83-86页 |
第6章 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机理 | 第86-103页 |
·安平店—高石梯震旦系油气成藏的圈闭条件 | 第86-88页 |
·安平店-高石梯构造演化史 | 第88-93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88-90页 |
·古构造演化 | 第90-93页 |
·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 | 第93-103页 |
·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带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史 | 第93-94页 |
·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带寒武系烃源岩油气充注史 | 第94-97页 |
·安平店—高石梯构造带震旦系气藏成藏过程 | 第97-101页 |
·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