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2章 地质概况 | 第15-25页 |
·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 第15-18页 |
·松潘陆块 | 第15页 |
·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 | 第15-17页 |
·川西复合前陆盆地 | 第17-18页 |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后山断裂—茂县-汶川断裂 | 第19页 |
·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 | 第19-20页 |
·前山断裂—安县-都江堰断裂 | 第20页 |
·山前断裂—广元-大邑(隐伏)断裂 | 第20页 |
·区域地层 | 第20-21页 |
·龙门山北段 | 第21页 |
·龙门山中段 | 第21页 |
·构造演化简史 | 第21-25页 |
·龙门山(中北段)形成前(晚三叠世卡尼期前)构造背景 | 第21-22页 |
·印支期由北向南的递进变形过程 | 第22-23页 |
·侏罗纪--新近纪中新世平静期 | 第23-25页 |
第3章 不同构造块体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 | 第25-57页 |
·古流体地球化学分带 | 第26-29页 |
·松潘构造带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7页 |
·茂汶-陇东韧性剪切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古流体亚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2页 |
·壤口-黑水构造转换带古流体活动亚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34页 |
·阿坝-龙日坝褶皱亚带古流体活动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37页 |
·四川盆地西北缘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39页 |
·龙门山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50页 |
·后龙门陆内造山带(后山推覆带)古流体活动亚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3页 |
·前龙门山陆内造山带(龙门山冲断带)古流体活动亚带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7页 |
·龙门山北段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47-50页 |
·流体垂向分层特征讨论 | 第50-51页 |
·认识与讨论 | 第51-57页 |
第4章 龙门山北段沥青脉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藏关系的讨论 | 第57-78页 |
·地表采样分布图及样品描述 | 第57-60页 |
·沥青及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67页 |
·震旦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63页 |
·寒武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3-64页 |
·志留系沥青脉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4-65页 |
·二叠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5页 |
·三叠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5-66页 |
·侏罗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67页 |
·沥青及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7-73页 |
·震旦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9-70页 |
·寒武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71页 |
·二叠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1-72页 |
·三叠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页 |
·侏罗系沥青脉体及产出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73页 |
·沥青脉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关系探讨 | 第73-78页 |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