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3章 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 | 第16-26页 |
·生态足迹的概念 | 第16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生态足迹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 第16-18页 |
·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 | 第18页 |
·生态赤字/盈余(ecological deficit/remainder) | 第18页 |
·全球赤字/盈余(global deficit/remainder) | 第18-19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 | 第19-23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9页 |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 | 第19-20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 第20-23页 |
·生态足迹模型评价 | 第23-26页 |
·模型的优点 | 第23页 |
·模型的不足 | 第23-26页 |
第4章 包头市区域概况 | 第26-3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28页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地质地貌 | 第26-27页 |
·水文 | 第27页 |
·气候 | 第27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27页 |
·矿产资源 | 第27-28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 第28页 |
·城市规划超前 | 第28页 |
·产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 | 第28-30页 |
第5章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 第30-48页 |
·包头市2001-2007生态足迹需求的计算与分析 | 第30-34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 | 第30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 第30-34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 | 第34-38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计算 | 第34-35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 第35-38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赤字/盈余计算与分析 | 第38-41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赤字/盈余计算 | 第38页 |
·包头市2001-2007年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38-41页 |
·万元GDP生态足迹与资源利用率 | 第41-43页 |
·生态足迹相关指标补充 | 第43-45页 |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与生态承载度 | 第43-44页 |
·生态协调系数 | 第44页 |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及发展能力 | 第44-45页 |
·包头市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分析 | 第45-46页 |
·包头市生态协调度分析 | 第46页 |
·包头市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第6章 包头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48-50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