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问题的提出及界定第13-16页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3-15页
     ·研究问题的范畴界定第15-16页
   ·本文研究意义第16-17页
     ·理论意义第16-17页
     ·现实意义第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7-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研究的方法第18页
     ·研究的框架第18-20页
   ·研究的创新突破点第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及研究现状第21-43页
   ·区域人才规划发展历程及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匹配的现状和问题第21-28页
     ·人才规划及实施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第21-22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匹配的现状与问题第22-28页
   ·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评析第28-41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相关研究第28-33页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第33-36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第36-40页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第43-61页
   ·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界定第43-45页
     ·区域的概念及类型界定第43页
     ·区域人才结构概念及类型界定第43-45页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界定第45页
   ·协同学理论:分析基础第45-47页
     ·协同学的产生及核心思想第45-46页
     ·协同学的研究对象第46页
     ·协同学的有关概念第46-47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及其复合系统第47-51页
     ·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第47页
     ·区域的复杂系统属性及研究主题定位第47-48页
     ·耦合的复合系统模型第48-51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互动机理分析第51-52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第51-52页
     ·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区域人才结构优化第52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机理分析第52-59页
     ·耦合的复合系统的总体发展机理分析第52-54页
     ·两个子系统间结构层面协同发展机理分析第54-59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难点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第61-83页
   ·评价思路和原则第61-65页
     ·评价主导思想第61-62页
     ·序参量提取具体思路:两个子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耦合统一第62-64页
     ·评价的原则第64-6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5-76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65-67页
     ·指标的辨识与量化计算方式第67-76页
   ·协调适配度计算方法第76-80页
     ·功效函数的建立第76页
     ·协调适配度函数的建立第76-78页
     ·权重的确定方法第78-79页
     ·协调适配度等级的划分标准第79-80页
   ·协调适配度发展趋势预测第80-81页
     ·灰色系统模型理论与方法第80页
     ·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第80-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实施管理研究第83-120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自组织特性分析第83-90页
     ·自组织及自组织的演化第83-85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自组织特性具体分析第85-90页
   ·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实施模型构建第90-99页
     ·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实施管理模型特征分析第90-92页
     ·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实施管理模型具体构建第92-99页
   ·协同实施关键点管理框架第99-119页
     ·确定协调适配目标及协同准则第100-104页
     ·明确协同实施管理主体第104-105页
     ·选择协同模式第105-108页
     ·建立协同机制第108-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第120-169页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实证分析第120-148页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指标的取舍第120页
     ·协调度计算第120-127页
     ·协调度发展趋势预测第127-130页
     ·历史协调适配度总体分析第130-144页
     ·协调适配度发展趋势总体分析第144-148页
   ·代表性省市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实施管理实证分析第148-160页
     ·代表性省市选择及实证分析的思路第148页
     ·北京市协同实施管理实证分析第148-158页
     ·辽宁省协同实施管理实证分析第158-160页
   ·对策和建议第160-168页
     ·总体策略和分项对策第161-165页
     ·具体改进措施建议第165-168页
   ·小结第168-1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69-174页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结论第169-17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9页
     ·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第169-170页
   ·主要的创新点第170-171页
     ·研究视角创新第171页
     ·论研究框架初步构建第171页
     ·方法应用创新第171页
   ·关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第171-174页
     ·论文研究的不足第171-172页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3页
附表1 31省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表第183-185页
附表2 浙江区域人才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第185-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