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国外的并购相关理论及评述 | 第11-15页 |
二、国外对并购风险的分析研究 | 第15-16页 |
三、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内容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内容结构安排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跨国并购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概念 | 第20-21页 |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 第20页 |
二、跨国并购的含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类型 | 第21-23页 |
一、以跨国并购双方企业所属的行业领域来划分 | 第21页 |
二、以跨国并购的资产转移方式来划分 | 第21页 |
三、以企业的跨国并购意图来划分 | 第21-22页 |
四、以跨国并购的融资渠道来划分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风险理论 | 第23-26页 |
一、风险概述 | 第23页 |
二、并购风险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三、并购风险管理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 | 第26-38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历程 | 第26-33页 |
一、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 第27-28页 |
二、发展阶段(1992年至1999年) | 第28页 |
三、活跃阶段(2000年至今) | 第28-33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 第33-35页 |
一、获得战略资源 | 第33页 |
二、获得快捷的国际扩张通道 | 第33页 |
三、实现战略目标 | 第33-34页 |
四、寻求境外融资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35-38页 |
一、并购主体多元化 | 第35页 |
二、并购规模扩大,支付方式多样 | 第35-36页 |
三、并购区域扩大 | 第36页 |
四、并购行业分布广泛,横向并购为主 | 第36页 |
五、跨国并购思维的转变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跨国并购的风险 | 第38-42页 |
第一节 政治风险 | 第38页 |
第二节 法律风险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产业风险 | 第39页 |
第四节 财务风险 | 第39-40页 |
一、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 第39页 |
二、融资风险 | 第39-40页 |
三、流动性风险 | 第40页 |
第五节 营运及整合风险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跨国并购中的风险管理 | 第42-48页 |
第一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特征 | 第42页 |
一、整体效应扩大化 | 第42页 |
二、风险区间化 | 第42页 |
三、风险处置灵活化 | 第42页 |
四、管理深度差异化 | 第42页 |
第二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42-45页 |
一、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 | 第43页 |
二、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 | 第43-44页 |
三、跨国并购风险的评测 | 第44-45页 |
四、跨国并购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 第45页 |
五、跨国并购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 第45页 |
第三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方式 | 第45-48页 |
一、风险避免 | 第45-46页 |
二、风险掌控 | 第46页 |
三、风险分散 | 第46页 |
四、风险排列 | 第46-47页 |
五、风险限定 | 第47页 |
六、风险转嫁 | 第47-48页 |
第六章 TCL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 第48-61页 |
第一节 TCL集团概况 | 第48-49页 |
一、集团简介 | 第48页 |
二、TCL集团并购背景 | 第48-49页 |
第二节 TCL系列跨国并购活动 | 第49-52页 |
一、收购德国施耐德 | 第50页 |
二、收购美国高威达 | 第50页 |
三、并购法国汤姆逊 | 第50-51页 |
四、并购法国阿尔卡特 | 第51-52页 |
第三节 TCL跨国并购动因 | 第52-53页 |
一、拓展生产及市场 | 第52页 |
二、获取核心技术 | 第52-53页 |
第四节 TCL跨国并购风险 | 第53-55页 |
一、法律风险 | 第53页 |
二、产业风险 | 第53-54页 |
三、财务风险 | 第54页 |
四、信息风险 | 第54页 |
五、营运及整合风险 | 第54-55页 |
第五节 TCL的并购整合及并购后业绩 | 第55-61页 |
一、并购整合 | 第55-56页 |
二、并购后业绩 | 第56-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 第61-65页 |
第一节 企业的跨国并购必须从一个有影响力的战略愿景开始 | 第61页 |
一、制定正确的战略 | 第61页 |
二、做好充分的自我评价 | 第61页 |
第二节 进行有效搜索,锁定目标企业 | 第61-62页 |
一、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 | 第61-62页 |
二、企业应当有一个专门的业务开发团队 | 第62页 |
第三节 充分展开尽职调查活动 | 第62页 |
第四节 寻求政府和国际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 | 第62-63页 |
第五节 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 第63页 |
第六节 设计合理的并购交易结构 | 第63页 |
第七节 制定并实施完整有效的系统整合措施 | 第63-64页 |
一、适时调整组织管理架构 | 第63-64页 |
二、充分重视文化差异性整合 | 第64页 |
三、加强市场、渠道、品牌及研发技术的整合 | 第64页 |
第八节 加强与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沟通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