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和MIL-101的合成及其对VOCs的吸附/脱附性能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VOCs 的来源及危害第13-16页
     ·VOCs 的种类及来源第13页
     ·VOCs 的危害第13-16页
       ·VOCs 对环境的危害第14-15页
       ·VOCs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15-16页
   ·VOCs 的治理技术第16-19页
     ·VOCs 的销毁技术第16-18页
       ·生物降解技术第16-17页
       ·燃烧技术第17页
       ·光催化降解技术第17页
       ·等离子体技术第17-18页
     ·VOCs 的回收技术第18-19页
       ·冷凝技术第18页
       ·吸收技术第18页
       ·膜分离技术第18-19页
       ·吸附技术第19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第19-30页
     ·MOFs 材料的简介第19-22页
     ·MOFs 材料的特性第22-26页
       ·孔径可调和大比表面积第22-23页
       ·骨架结构的多样性第23-24页
       ·具有不饱和的金属配位位第24-25页
       ·表面可修饰第25-26页
     ·MOFs 的合成及其在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第26-29页
       ·MOFs 的合成方法第26-27页
       ·MOFs 晶体合成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MOFs 材料在吸附分离中的应用第29-30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30-32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31-3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MOF-5 的合成与表征第33-46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9页
     ·原料与试剂第33-34页
     ·仪器与设备第34页
     ·MOF-5 晶体的合成第34-36页
     ·MOF-5 晶体的表征第36-39页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第36-37页
       ·X 射线粉末衍射(PXRD)分析第37-3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38-3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Zn(NO_3)_2 与H_2BDC 的配比对MOF-5 晶体的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39-40页
     ·纯化方法对MOF-5 晶体的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40-41页
     ·活化温度对MOF-5 晶体的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41-42页
     ·MOF-5-160C 晶体的表征第42-45页
       ·MOF-5-160C 的比表面和孔隙结构分析第42-43页
       ·MOF-5-160C 的 X 射线粉末衍射(PXRD)分析第43-44页
       ·MOF-5-160C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MIL-101 的合成与表征第46-56页
 引言第46页
   ·实验部分第46-50页
     ·原料与试剂第46-47页
     ·仪器与设备第47页
     ·MIL-101 晶体的合成第47-49页
     ·MIL-101 晶体的表征第49-50页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第50页
       ·X 射线粉末衍射(PXRD)分析第5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微波辐射温度对MIL-101 晶体合成的影响第50-52页
       ·微波辐射温度对MIL-101 结晶状态的影响第50页
       ·微波辐射温度对MIL-101 物相构成的影响第50-51页
       ·微波辐射温度对MIL-101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纯化方法对MIL-101 晶体比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第52-54页
     ·纯化方法对MIL-101 晶体物相构成的影响第54页
     ·MIL-101 晶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MOF-5 和MIL-101 对苯和甲苯的吸附性能第56-65页
 引言第56页
   ·吸附动力学理论第56-58页
     ·微孔扩散动力学模型与参数估算第56-57页
     ·吸附活化能参数的估算第57-58页
   ·实验部分第58-59页
     ·原料与试剂第58页
     ·仪器与设备第58页
     ·苯和甲苯在MOFs 上吸附性能测定第58-59页
       ·苯和甲苯在 MOFs 上的吸附等温线测定第58-59页
       ·甲苯在MIL-101 上的吸附动力学测定第5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4页
     ·苯和甲苯在MOF-5 和MIL-101 上的吸附等温线第59-61页
       ·苯在MOF-5 和MIL-101 上的吸附等温线第59-60页
       ·苯和甲苯在MIL-101 上的吸附等温线第60-61页
     ·甲苯在MIL-101 上吸附动力学的测定第61-63页
     ·甲苯在MIL-101 上的吸附活化能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甲苯在MIL-101 上的脱附活化能第65-71页
 引言第65页
   ·TPD 模型及其推导第65-67页
     ·程序升温脱附(TPD)理论简介第65页
     ·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估算模型第65-67页
   ·实验部分第67-68页
     ·原料与试剂第67页
     ·仪器与设备第67-68页
     ·TPD 实验方法第68页
       ·甲苯在MIL-101 上的吸附平衡第68页
       ·TPD 实验步骤第6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面活性剂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银、镍和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统计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论校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