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四) 论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社会责任意识概述 | 第14-18页 |
(一) 责任的源起与内涵 | 第14-15页 |
(二) 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与大学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三) 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容 | 第16-18页 |
二、加强“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 第18-28页 |
(一) “90 后”大学生的特点决定必须对其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 第18-24页 |
1. 角色认同感强,责任意识多元化、微观化 | 第18-19页 |
2. 身边责任认知度高,但知行不一 | 第19-21页 |
3. 责任承担方式理性务实,倾向微观 | 第21-23页 |
4. 教育接受方式倾向民主、平等 | 第23-24页 |
(二) 加强“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 第24-28页 |
1. 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养 | 第24-26页 |
2.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 第26-28页 |
三、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现状 | 第28-36页 |
(一) 高校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滞后 | 第28-33页 |
1.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 第28-30页 |
2.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 | 第30-32页 |
3. 教育形式单一 | 第32-33页 |
(二) 互联网给“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工作带来挑战 | 第33-36页 |
1. 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高校互联网利用意识滞后、技术欠缺 | 第34-36页 |
四、加强“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应对策略 | 第36-50页 |
(一) 以学生为本,转变工作理念 | 第36-38页 |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 第36-37页 |
2. 转变教育工作理念,提高教育者自身素养 | 第37-38页 |
(二) 与时俱进,拓展工作内容 | 第38-41页 |
1. 以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契机,拓展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内容 | 第39-40页 |
2. 树立榜样,拓展学生身边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内容 | 第40-41页 |
(三) 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 第41-45页 |
1. 构建多种培养平台 | 第42-44页 |
2. 创设具体实践情境 | 第44-45页 |
(四) 紧跟时代,科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 | 第45-50页 |
1. 多措并举,占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网络阵地 | 第45-47页 |
2. 规范网络秩序,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工作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2页 |
一、参考书目 | 第55-57页 |
(一) 专著 | 第55-57页 |
(二) 优秀硕博论文 | 第57页 |
二、“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