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私人养老金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储蓄替代理论 | 第11-12页 |
·雇主父爱主义理论 | 第12页 |
·劳动报酬理论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 | 第13-20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概述 | 第13-14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内涵 | 第13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起源 | 第13-14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16页 |
·工业化时期的发展 | 第14-15页 |
·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 | 第15-16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美国养老金新法对雇主养老金的影响 | 第17-18页 |
·影响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因素 | 第18-20页 |
·社会内在需求 | 第18页 |
·人口结构的变化 | 第18页 |
·生产力的发展 | 第18页 |
·税收优惠的鼓励 | 第18页 |
·工会的作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分类 | 第20-28页 |
·美国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雇主养老保险的区别 | 第20页 |
·美国私人部门雇主养老金制度的整体框架 | 第20-25页 |
·DB 计划 | 第21-22页 |
·DC 计划 | 第22-24页 |
·混合计划 | 第24-25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的类型 | 第25-27页 |
·401(k)计划 | 第25页 |
·403(b)计划 | 第25-26页 |
·457 计划 | 第26页 |
·退休储蓄和投资计划(TSP) | 第26-27页 |
·与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相关的服务部门介绍 | 第27-28页 |
·养老金利益担保公司(PBGC) | 第27页 |
·雇员福利研究所(EBRI)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制度构成 | 第28-35页 |
·401(k)计划的基本内容 | 第28-29页 |
·参加资格 | 第28页 |
·缴费标准 | 第28-29页 |
·税收优惠 | 第29页 |
·贷款与困难提取 | 第29页 |
·转账与分配 | 第29页 |
·403(b)计划的基本内容 | 第29-31页 |
·参加资格 | 第29-30页 |
·缴费标准 | 第30页 |
·税收优惠 | 第30-31页 |
·贷款与困难提取 | 第31页 |
·提前动用与转账 | 第31页 |
·457 计划的基本内容 | 第31-32页 |
·参加资格 | 第31页 |
·缴费标准 | 第31-32页 |
·税收优惠 | 第32页 |
·贷款与困难提取 | 第32页 |
·转账与分配 | 第32页 |
·TSP 计划的基本内容 | 第32-35页 |
·参加资格 | 第32-33页 |
·缴费标准 | 第33页 |
·税收优惠 | 第33页 |
·贷款与困难提取 | 第33-34页 |
·转账与分配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4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 | 第36-37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行业特点 | 第37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积累模式 | 第37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征税模式 | 第37-38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对我国企业年金治理的启示 | 第40-44页 |
·加快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的立法工作 | 第40页 |
·建议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0-41页 |
·进一步明确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多方参加资格 | 第41-42页 |
·引导建立更加完善的缴费机制 | 第42页 |
·充分发挥工会在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中的作用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