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近等基因系群体的Ghd7和Qph1上位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2页
   ·数量性状和数量遗传学第10-11页
   ·水稻产量构成第11页
   ·QTL的定位第11-15页
     ·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1-13页
     ·遗传作图群体第13-14页
     ·统计方法第14-15页
   ·QTL上位性和杂种优势第15-16页
   ·水稻产量QTLs的定位与克隆第16-19页
     ·水稻株型QTLs研究第16-17页
     ·水稻抽穗期QTLs研究第17-18页
     ·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形QTLs的研究第18-19页
   ·Ghd7和Qph1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水稻一因多效基因Ghd7第19-20页
     ·Qph1的定位第20-21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2-27页
   ·田间试验第22-23页
   ·数据调查第23-24页
   ·DNA抽提和分子标记分析第24-26页
     ·DNA抽提第24页
     ·PCR扩增第24-26页
     ·电泳及显影第26页
   ·株高、抽穗期和每穗颖花数的QTL分析第26页
   ·QTL互作效应分析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Qph1群体和Ghd7群体的QTL分析第27-28页
   ·Qph1-Ghd7群体的性状表现第28-30页
   ·Qph1-Ghd7群体的QTL位点分析第30-31页
   ·群体株高的互作分析第31-33页
   ·九种基因型的表型比较第33-35页
4 讨论第35-38页
   ·Qph1和sd-1的比较第35页
   ·上位性效应的重要性和其在遗传育种的应用第35-36页
   ·Pokkali携带强功能的Ghd7等位基因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倍体马铃薯遗传群体构建和抗低温糖化分析
下一篇: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和柱头外露率遗传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