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QTL 定位原理与方法及其应用概况 | 第10-14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0-11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11-12页 |
·动态性状的QTL 定位 | 第12-14页 |
·QTL 整合和“一致性”QTL 分析 | 第14页 |
·玉米籽粒灌浆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玉米籽粒灌浆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玉米籽粒灌浆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经典数量遗传研究 | 第21页 |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QTL 定位研究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籽粒灌浆及其相关性状的QTL 分析 | 第25-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试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 第25页 |
·籽粒灌浆及其相关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表型数据分析和QTL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50页 |
·籽粒灌浆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遗传力及其相关 | 第27-34页 |
·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其与其他性状的相关 | 第34-37页 |
·籽粒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37-50页 |
·讨论 | 第50-57页 |
·籽粒相关性状的QTL 定位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50-53页 |
·不同时期籽粒灌浆相关性状及静态和动态QTL 的比较 | 第53-55页 |
·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粒重的关系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品质性状QTL 分析 | 第57-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试验材料和田间种植 | 第57页 |
·田间试验和品质性状考察 | 第57页 |
·表型数据分析和QTL 定位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74页 |
·各时期籽粒品质性状的表现和表型相关分析 | 第57-61页 |
·各时期籽粒品质性状的QTL 定位和效应分析 | 第61-67页 |
·不同时期籽粒品质性状的动态QTL 分析 | 第67-74页 |
·讨论 | 第74-79页 |
·籽粒品质性状QTL 定位结果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 第74-76页 |
·不同时期籽粒品质性状及静态和动态QTL 的比较 | 第76-77页 |
·籽粒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研究 | 第77-79页 |
第四章 籽粒灌浆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一致性”QTL 分析 | 第79-10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遗传图谱和相关性状定位QTL | 第79页 |
·遗传图谱的QTL 整合方法 | 第79-80页 |
·QTL“元分析”及“一致性”QTL 的确定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97页 |
·整合图谱的构建 | 第80页 |
·籽粒灌浆相关性状“一致性”QTL 分析 | 第80-89页 |
·籽粒品质性状“一致性”QTL 分析 | 第89-97页 |
·讨论 | 第97-100页 |
·QTL 整合效率和性状间遗传相关揭示 | 第97-98页 |
·“一致性”QTL 与进一步研究关键染色体区段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13-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