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3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1.3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23-3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3.2 核心概念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1.3.4 内容安排 | 第29-31页 |
2 新集体林改与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的相关理论 | 第31-39页 |
2.1 产权、场域与金融支持制度 | 第31-33页 |
2.2 国家、市场与林业经济增长 | 第33-37页 |
2.2.1 国家的角色 | 第33-35页 |
2.2.2 发展的视角 | 第35-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及其绩效 | 第39-82页 |
3.1 新集体林权改革实施及其绩效分析 | 第39-46页 |
3.1.1 林权主体改革的正面绩效:以屯昌县为例 | 第40-43页 |
3.1.2 林权主体改革的负面绩效:以X和J为例 | 第43-46页 |
3.2 全国改革先行的省份:福建省的实践与结果 | 第46-57页 |
3.2.1 福建省林业及集体林改情况 | 第46-47页 |
3.2.2 福建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情况 | 第47-52页 |
3.2.3 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 第52-53页 |
3.2.4 福建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情况 | 第53-54页 |
3.2.5 关于福建省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绩效的思考 | 第54-57页 |
3.3 改革绩效突出的省份:云南省的实践与结果 | 第57-62页 |
3.3.1 云南省林业及集体林改情况 | 第57-58页 |
3.3.2 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情况 | 第58-60页 |
3.3.3 云南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 第60页 |
3.3.4 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情况 | 第60-61页 |
3.3.5 关于云南省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绩效的思考 | 第61-62页 |
3.4 以小户林农贷款为主的省份:浙江省的实践与结果 | 第62-71页 |
3.4.1 浙江省林业及集体林改情况 | 第62-63页 |
3.4.2 浙江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情况 | 第63-67页 |
3.4.3 浙江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 第67-69页 |
3.4.4 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情况 | 第69-70页 |
3.4.5 关于浙江省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绩效的思考 | 第70-71页 |
3.5 以林业大户贷款为主的省份:江西省的实践与结果 | 第71-77页 |
3.5.1 江西省林业及集体林改情况 | 第71-72页 |
3.5.2 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情况 | 第72-75页 |
3.5.3 江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 第75-76页 |
3.5.4 江西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施情况 | 第76页 |
3.5.5 关于江西省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绩效的思考 | 第76-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82页 |
3.6.1 林权主体改革影响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77-78页 |
3.6.2 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存在诸多问题 | 第78-81页 |
3.6.3 森林保险政策存在连续性问题 | 第81-82页 |
4 国家、省级和基层林业部门及金融机构的行动分析 | 第82-103页 |
4.1 国家角色与省级政府的行动 | 第82-89页 |
4.1.1 林业场域中的发展型政府与监管型政府 | 第82-85页 |
4.1.2 省级政府主导下的林业产业发展 | 第85-89页 |
4.2 基层政府或利益集团的制度建构 | 第89-96页 |
4.2.1 基层政府建构“可信的制度” | 第89-91页 |
4.2.2 基层利益集团的“空制度” | 第91-96页 |
4.3 金融机构的信任缺失与参与意愿 | 第96-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5 林农参与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的行动分析 | 第103-155页 |
5.1 林农参与林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21页 |
5.1.1 研究假设与操作定义 | 第103-104页 |
5.1.2 变量统计与因素描述 | 第104-113页 |
5.1.3 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回归模型分析 | 第113-117页 |
5.1.4 林农参与政策森林保险回归模型分析 | 第117-121页 |
5.2 林农参与林权与金融支持制度建构及其影响 | 第121-152页 |
5.2.1 参与林权制度的建构 | 第121-137页 |
5.2.2 参与林业金融支持制度的建构 | 第137-143页 |
5.2.3 产权残缺与“林业弱者” | 第143-1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66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155-163页 |
6.1.1 主体改革绩效突出的同时对林业金融支持政策有重要影响 | 第155-156页 |
6.1.2 各省林业金融支持政策实施取得成效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 | 第156-160页 |
6.1.3 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保险的行动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0-161页 |
6.1.4 国家、省级政府的发展型角色与基层政府的制度建构作用 | 第161-163页 |
6.1.5 金融机构的参与意愿与市场主体之间信任机制的建立问题 | 第163页 |
6.2 理论建议 | 第163-165页 |
6.2.1 引导建构可信的制度是林业金融支持政策有效实施的保证 | 第163-164页 |
6.2.2 全面发展制度需求主体的社会技能是最重要的手段和目标 | 第164-16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8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178-183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183-195页 |
附录3 附表 | 第195-202页 |
致谢 | 第202-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