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产业融合视角下养老地产经济价值提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0页
        1.2.1 国外养老地产研究综述第17-18页
        1.2.2 国内养老地产研究综述第18-2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第20-22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1.4.1 产业融合第22-23页
        1.4.2 养老地产第23页
        1.4.3 经济价值第23-24页
    1.5 养老地产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1.5.1 产业融合理论第24页
        1.5.2 价值链理论第24-25页
        1.5.3 福利多元理论第25-26页
2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现状第26-40页
    2.1 我国养老地产的现状第26-34页
        2.1.1 我国养老地产的区域分布第26-28页
        2.1.2 我国养老地产的融资模式第28-30页
        2.1.3 我国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第30-33页
        2.1.4 我国养老地产的管理模式第33-34页
    2.2 我国养老地产产业融合的现状第34-40页
        2.2.1 养老地产产业融合的特征第34-35页
        2.2.2 养老地产产业融合的方式第35-38页
        2.2.3 养老地产产业融合的区域分布第38-40页
3 养老地产产业融合的经济价值提升路径第40-69页
    3.1 养老地产与医疗产业融合的经济价值提升第40-50页
        3.1.1 养老地产与医疗产业融合的现状第40-44页
        3.1.2 昌建沁源和项目收益对比分析第44-49页
        3.1.3 养老地产与医疗产业融合的启示第49-50页
    3.2 养老地产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价值提升第50-59页
        3.2.1 养老地产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第50-53页
        3.2.2 杭州随园嘉树项目收益对比分析第53-58页
        3.2.3 养老地产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启示第58-59页
    3.3 养老地产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的经济价值提升第59-69页
        3.3.1 养老地产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的现状第59-61页
        3.3.2 上海亲和源项目收益对比分析第61-66页
        3.3.3 养老地产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的启示第66-69页
4 产业融合下养老地产经济价值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69-78页
    4.1 养老地产产业融合影响经济价值提升存在的问题第69-75页
        4.1.1 融合产业的选择缺乏明确标准第69-70页
        4.1.2 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第70-73页
        4.1.3 存在多头领导管理问题第73-74页
        4.1.4 开发商逐利性过强第74-75页
    4.2 影响产业融合养老地产经济价值提升的原因第75-78页
        4.2.1 融合产业的确定未经严格筛选第75-76页
        4.2.2 盈利模式尚未明确第76页
        4.2.3 管理制度不规范第76-78页
5 产业融合养老地产经济价值提升对策第78-85页
    5.1 明确融合产业的选择标准第78-79页
        5.1.1 融合产业选择标准化第78页
        5.1.2 融合产业的选择标准第78-79页
    5.2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第79-81页
        5.2.1 增加养老服务项目第79页
        5.2.2 培养专业护理人员第79-80页
        5.2.3 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第80-81页
    5.3 明确利益分配标准第81-83页
        5.3.1 遵循利益分配原则第81-82页
        5.3.2 明确利益分配依据第82页
        5.3.3 利益分配模式的选择第82-83页
    5.4 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第83-85页
        5.4.1 建立养老地产横向价值链第83页
        5.4.2 加强参与主体的合作意识第83-84页
        5.4.3 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第84-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研究结论第85-86页
    6.2 研究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附录第89-9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文化创造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城市社区协同治理问题研究--以郑州市D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