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城市社区协同治理问题研究--以郑州市D社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23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研究背景第11-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0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6-20页
    (三)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第20-22页
        1、理论工具第20-21页
        2、研究方法第21-22页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2-23页
        1、研究的创新点第22页
        2、研究的不足第22-23页
二、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第23-29页
    (一)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相关概念第23-25页
        1、城市社区第23页
        2、协同治理第23-24页
        3、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第24-25页
    (二)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主要内容第25-29页
        1、培育多元化社区协同治理主体第25-26页
        2、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平等协作第26页
        3、提升社区协同治理技术手段第26-27页
        4、建立网格化协同治理方式第27-29页
三、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的成效及问题分析第29-40页
    (一)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成效第29-35页
        1、社区协同治理主体日趋多元第30-32页
        2、多样化的协同方式初步建立第32-34页
        3、互联网技术运用于社区协同治理第34-35页
        4、社区协同治理网络初步形成第35页
    (二)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第35-40页
        1、社区居民协同治理参与不足第36页
        2、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同困难第36-38页
        3、社区协同治理数据信息运用不充分第38-39页
        4、社区网格化治理成效较差第39-40页
四、城市社区协同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40-47页
    (一)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基础缺失第40-42页
        1、社区协同治理相关制度法规缺失第40-41页
        2、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相对落后第41-42页
    (二)社区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第42-44页
        1、多元治理主体间权责划分不合理第42-43页
        2、协同治理激励和评估机制不科学第43-44页
    (三)社区协同治理信息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第44-45页
        1、社区协同治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尚需完善第44页
        2、社区互联网技术人才引进制度不健全第44-45页
    (四)社区协同治理模式设置不合理第45-47页
        1、网格化治理模式纵向层级设置冗余第45-46页
        2、社区治理网格间协同困难第46-47页
五、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创新路径第47-54页
    (一)进一步推进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化建设第47-48页
        1、完善社区协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第47-48页
        2、加强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化宣传力度第48页
    (二)不断提升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行动效能第48-50页
        1、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角色第48-49页
        2、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第49-50页
        3、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第50页
    (三)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科技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运用第50-52页
        1、增加社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第50-51页
        2、完善社区治理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第51-52页
    (四)优化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方式第52-54页
        1、优化社区协同治理平台第52-53页
        2、完善社区协同治理网格监督评价体系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融合视角下养老地产经济价值提升研究
下一篇:商品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H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