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协同治理问题研究--以郑州市D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三)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理论工具 | 第20-21页 |
2、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1、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页 |
2、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二、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一)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1、城市社区 | 第23页 |
2、协同治理 | 第23-24页 |
3、城市社区协同治理 | 第24-25页 |
(二)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主要内容 | 第25-29页 |
1、培育多元化社区协同治理主体 | 第25-26页 |
2、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平等协作 | 第26页 |
3、提升社区协同治理技术手段 | 第26-27页 |
4、建立网格化协同治理方式 | 第27-29页 |
三、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 第29-40页 |
(一)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成效 | 第29-35页 |
1、社区协同治理主体日趋多元 | 第30-32页 |
2、多样化的协同方式初步建立 | 第32-34页 |
3、互联网技术运用于社区协同治理 | 第34-35页 |
4、社区协同治理网络初步形成 | 第35页 |
(二)郑州市D社区协同治理存在问题 | 第35-40页 |
1、社区居民协同治理参与不足 | 第36页 |
2、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协同困难 | 第36-38页 |
3、社区协同治理数据信息运用不充分 | 第38-39页 |
4、社区网格化治理成效较差 | 第39-40页 |
四、城市社区协同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0-47页 |
(一)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基础缺失 | 第40-42页 |
1、社区协同治理相关制度法规缺失 | 第40-41页 |
2、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相对落后 | 第41-42页 |
(二)社区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42-44页 |
1、多元治理主体间权责划分不合理 | 第42-43页 |
2、协同治理激励和评估机制不科学 | 第43-44页 |
(三)社区协同治理信息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 第44-45页 |
1、社区协同治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尚需完善 | 第44页 |
2、社区互联网技术人才引进制度不健全 | 第44-45页 |
(四)社区协同治理模式设置不合理 | 第45-47页 |
1、网格化治理模式纵向层级设置冗余 | 第45-46页 |
2、社区治理网格间协同困难 | 第46-47页 |
五、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创新路径 | 第47-54页 |
(一)进一步推进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化建设 | 第47-48页 |
1、完善社区协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2、加强社区协同治理法治化宣传力度 | 第48页 |
(二)不断提升社区多元治理主体行动效能 | 第48-50页 |
1、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角色 | 第48-49页 |
2、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 | 第49-50页 |
3、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协同治理 | 第50页 |
(三)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科技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运用 | 第50-52页 |
1、增加社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 | 第50-51页 |
2、完善社区治理专业人才制度建设 | 第51-52页 |
(四)优化社区网格化协同治理方式 | 第52-54页 |
1、优化社区协同治理平台 | 第52-53页 |
2、完善社区协同治理网格监督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