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 | 第13-18页 |
1.1.1 探索进程 | 第13-14页 |
1.1.2 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1.1.3 催化剂类型 | 第15-17页 |
1.1.3.1 双金属催化剂 | 第15-16页 |
1.1.3.2 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 | 第16页 |
1.1.3.3 其他催化剂 | 第16-17页 |
1.1.4 反应条件 | 第17-18页 |
1.1.4.1 反应温度 | 第17页 |
1.1.4.2 H_2压力 | 第17页 |
1.1.4.3 反应时间 | 第17-18页 |
1.1.4.4 催化剂量 | 第18页 |
1.1.4.5 水添加量 | 第18页 |
1.2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 第18-20页 |
1.2.1 概述 | 第18-19页 |
1.2.2 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1.2.2.1 化学还原法 | 第19-20页 |
1.2.2.2 沉淀法 | 第20页 |
1.2.2.3 溶胶-凝胶法 | 第20页 |
1.3 聚酰亚胺 | 第20-22页 |
1.3.1 简介 | 第20页 |
1.3.2 分类 | 第20-21页 |
1.3.3 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1.3.4 应用领域 | 第22页 |
1.3.5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 第22页 |
1.4 课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25页 |
2.2.4 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2.3.1 TEM分析 | 第26-27页 |
2.3.2 XRD分析 | 第27页 |
2.3.3 XPS分析 | 第27-28页 |
2.3.4 反应条件对合成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影响 | 第28-31页 |
2.3.4.1 PtCl_2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4.2 还原PtCl_2温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5 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壳层厚度与核壳金属间电子效应的关系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Ru@Pt_聚酰亚胺复合膜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3.2.2 试剂纯化 | 第33页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2.4 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3.2.5 Ru@Pt_PI的制备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FT-IR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特性粘度及成膜性分析 | 第35页 |
3.3.3 溶胀度分析 | 第35-37页 |
3.3.4 热稳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5 TEM分析 | 第38-39页 |
3.3.6 XRD分析 | 第39页 |
3.3.7 XPS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Ru@Pt_聚酰亚胺复合膜催化剂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研究 | 第42-52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2-43页 |
4.2.2 主要设备 | 第43页 |
4.2.3 气相色谱分析 | 第43页 |
4.2.4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3.1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4-48页 |
4.3.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1.2 H_2压力的影响 | 第45页 |
4.3.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1.4 催化剂量的影响 | 第46页 |
4.3.1.5 水添加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1.6 复合膜溶胀度的影响 | 第47页 |
4.3.1.7 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壳层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Ru@Pt_PI复合膜催化剂稳定性 | 第48-49页 |
4.3.3 Ru@Pt与Ru@Pt_PI催化性能对比 | 第49-50页 |
4.3.4 Ru@Pt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态密度分析 | 第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