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聚焦特性及角度调控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理论基础第17-30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金属材料色散模型第17-19页
    2.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第19-22页
    2.4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第22-23页
    2.5 电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3-29页
        2.5.1 转移矩阵算法第23-25页
        2.5.2 时域有限差分法第25-29页
        2.5.3 有限元法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聚焦特性第30-4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基本光学特性第30-35页
        3.2.1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色散特性及分类第31-34页
        3.2.2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传输性质第34-35页
    3.3 聚焦元件设计和数值模拟分析第35-40页
    3.4 等效介质差异探究第40-41页
    3.5 结构参数和增益介质对聚焦性能的影响第41-45页
        3.5.1 狭缝宽度的影响第42页
        3.5.2 电介质介电常数的影响第42-43页
        3.5.3 金属填充比的影响第43-44页
        3.5.4 增益介质的影响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多层金属-电介质结构的角度调控第46-53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Type Ⅰ多层膜的角度调控第46-50页
        4.2.1 负折射现象第46-48页
        4.2.2 入射端面对折射角度的影响第48-49页
        4.2.3 出射端面对折射角度的影响第49-50页
    4.3 Type Ⅱ多层膜的角度调控第50-51页
    4.4 金属-电介质膜的角度调控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2-63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3年)调查数据
下一篇:二穗短柄草的黄酮C-糖基转移酶晶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