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2.1.1 教育 | 第12页 |
2.1.2 社会信任 | 第12-14页 |
2.1.3 教育资源配置 | 第14-15页 |
2.1.4 主观幸福感 | 第15-16页 |
2.2 教育与主观幸福感 | 第16-19页 |
2.2.1 正向影响 | 第16-17页 |
2.2.2 负向影响 | 第17-18页 |
2.2.3 倒U型影响 | 第18-19页 |
2.3 社会信任与教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19-21页 |
2.3.1 教育对社会信任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2.4.1 政府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 | 第21-23页 |
2.4.2 政府教育资源配置的测量 | 第23-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7-29页 |
4 数据结果 | 第29-34页 |
4.1 样本分布 | 第29页 |
4.2 国民社会信任总体水平情况 | 第29-30页 |
4.3 国民幸福感总体水平情况 | 第30页 |
4.4 微观层面—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模型 | 第30-31页 |
4.5 宏观层面—各省人均教育支出下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层线性模型 | 第31-34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4-40页 |
5.1 国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5.1.1 性别 | 第34页 |
5.1.2 收入 | 第34-35页 |
5.1.3 健康 | 第35页 |
5.1.4 婚姻 | 第35页 |
5.2 教育对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影响 | 第35-36页 |
5.3 社会信任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5.3.1 社会信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作用 | 第37页 |
5.3.2 社会信任的中介作用 | 第37-38页 |
5.4 各省人均教育支出负向调节微观层面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38-4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0-45页 |
6.1 建议与对策 | 第40-43页 |
6.1.1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助力推行幸福政策 | 第40-41页 |
6.1.2 提高国民社会信任,完善追求幸福路径 | 第41-42页 |
6.1.3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缓解家庭教育压力 | 第42-43页 |
6.2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6.3 研究的局限 | 第44页 |
6.4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