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3页 |
1.1 三维显示概况 | 第13-14页 |
1.2 全息技术 | 第14-20页 |
1.3 体三维显示技术 | 第20-23页 |
1.4 自由立体三维显示技术 | 第23-33页 |
1.4.1 基于几何光学的三维显示 | 第23-31页 |
1.4.2 基于衍射光学的三维显示 | 第31-3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页 |
第二章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衍射光场调制机理 | 第43-65页 |
2.1 引言 | 第43页 |
2.2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43-50页 |
2.2.1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 | 第44-48页 |
2.2.2 时域有限差分法吸收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2.3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方向性出光调制机理 | 第50-52页 |
2.4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衍射效率分析 | 第52-56页 |
2.4.1 槽深对纳米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2.4.2 占空比对纳米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2.5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衍射远场分布 | 第56-63页 |
2.5.1 像素尺寸对纳米光栅衍射远场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2.5.2 入射光发散角对纳米光栅衍射远场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2.5.3 入射光带宽对纳米光栅衍射远场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2.5.4 其他级次衍射光的衍射远场分布 | 第61-6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三章 3D显示中像素型纳米光栅的视角调制与结构制备技术 | 第65-87页 |
3.1 引言 | 第65页 |
3.2 光场的描述与表达 | 第65-69页 |
3.3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视角调制方法 | 第69-74页 |
3.3.1 位相面板结构的编码计算 | 第70-73页 |
3.3.2 振幅面板图像的合成编码 | 第73-74页 |
3.4 像素型纳米光栅制备技术 | 第74-84页 |
3.4.1 激光直写光刻技术 | 第75-77页 |
3.4.2 电子束光刻技术 | 第77-78页 |
3.4.3 四变量输出的纳米光栅光刻技术 | 第78-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四章 基于像素型纳米光栅的3D显示实验研究 | 第87-111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纳米精度调制输出实验 | 第87-92页 |
4.2.1 变周期变取向的像素型纳米光栅结构制备 | 第88-90页 |
4.2.2 像素型纳米光栅的周期纳米精度变化输出 | 第90-92页 |
4.3 基于像素型纳米光栅的三维显示实验 | 第92-102页 |
4.3.1 多视角图像的拍摄 | 第92-94页 |
4.3.2 9视角水平视差三维显示实验 | 第94-99页 |
4.3.3 64 视角全视差三维显示实验 | 第99-102页 |
4.4 单眼多焦面调节实验 | 第102-107页 |
4.4.1 辐辏调节矛盾 | 第102-103页 |
4.4.2 超多视点(Super-multiview)三维显示 | 第103-104页 |
4.4.3 单眼多焦面调节实验 | 第104-10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动态3D显示与彩色3D显示实验研究 | 第111-131页 |
5.1 引言 | 第111页 |
5.2 动态3D显示 | 第111-120页 |
5.2.1 液晶显示(LCD)对光的调制原理 | 第111-113页 |
5.2.2 动态3D显示原理 | 第113-115页 |
5.2.3 动态3D显示实验 | 第115-120页 |
5.3 彩色动态3D显示 | 第120-129页 |
5.3.1 彩色动态3D显示原理 | 第121-122页 |
5.3.2 彩色动态3D显示实验 | 第122-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6.1 总结 | 第131-133页 |
6.2 展望 | 第133-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