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轨道短波磨形成机理及钢轨不平顺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钢轨波磨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1.2.2 高弹性扣件轨道波磨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钢轨不平顺检测方法介绍 | 第20-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高弹轨道短波长波磨机理分析 | 第23-48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多车轮与轨道耦合动力学 | 第24-36页 |
2.2.1 轨道模型 | 第24-28页 |
2.2.2 车轮和接触弹簧 | 第28页 |
2.2.3 车轮与轨道相互作用 | 第28-33页 |
2.2.4 轮轨动态力分析 | 第33-36页 |
2.3 滚动接触和磨损 | 第36-45页 |
2.3.1 磨损计算模型 | 第36-40页 |
2.3.2 波磨增长率 | 第40-41页 |
2.3.3 轮轨动态力对磨损的影响 | 第41-45页 |
2.4 高弹轨道波磨增长率 | 第45-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高弹轨道短波长波磨减缓措施初探 | 第48-58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扣件参数对波磨的影响 | 第48-52页 |
3.2.1 刚度影响 | 第48-51页 |
3.2.2 损耗因子影响 | 第51-52页 |
3.3 钢轨吸振器对波磨的影响 | 第52-55页 |
3.4 摩擦系数对波磨的影响 | 第55-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轴箱和转向架对钢轨波磨的响应及测量 | 第58-83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单车轮与轨道作用 | 第58-63页 |
4.3 多车轮与轨道作用 | 第63-71页 |
4.3.1 频率响应关系 | 第63-68页 |
4.3.2 驻波 | 第68-69页 |
4.3.3 可测性分析 | 第69-70页 |
4.3.4 增大测量范围的建议 | 第70-71页 |
4.4 移动载荷的影响 | 第71-78页 |
4.4.1 参数激励 | 第72-73页 |
4.4.2 钢轨接头 | 第73-75页 |
4.4.3 不同轨道过渡段 | 第75-76页 |
4.4.4 钢轨不平顺激励 | 第76-78页 |
4.5 现场试验 | 第78-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波磨测量小车 | 第83-95页 |
5.1 引言 | 第83页 |
5.2 测量原理介绍 | 第83-84页 |
5.3 波磨测量小车的设计 | 第84-90页 |
5.3.1 总体设计 | 第84-86页 |
5.3.2 驱动系统 | 第86-87页 |
5.3.3 测量系统 | 第87-88页 |
5.3.4 信号采集与处理 | 第88-90页 |
5.4 测试与实验 | 第90-94页 |
5.4.1 传感器测试 | 第90-92页 |
5.4.2 现场测量 | 第92-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95-9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附录1 无限长铁木辛柯梁的动柔度函数 | 第104-106页 |
附录2 有限长欧拉梁的动柔度函数 | 第106-108页 |
附录3 板式减振轨道的动柔度函数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