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第14-16页
    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高速铁路桥梁上的应用第16-19页
    1.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分析方法第22-29页
        1.4.1 构造分类法第22-26页
        1.4.2 热点应力法第26-28页
        1.4.3 断裂力学法第28-29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易损区应力分析第30-52页
    2.1 概述第30页
    2.2 钢桥面板整体有限元分析第30-42页
        2.2.1 工程对象第30-31页
        2.2.2 模型几何尺寸第31页
        2.2.3 边界条件第31-34页
        2.2.4 网格划分第34-37页
        2.2.5 荷载工况第37页
        2.2.6 有限元结果第37-42页
    2.3 节点有限元分析第42-51页
        2.3.1 模型几何尺寸及边界条件第42-44页
        2.3.2 荷载工况第44-45页
        2.3.3 单元选取和模型建立第45-47页
        2.3.4 分析结果比对第47-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节点的热点应力试验和疲劳试验设计第52-70页
    3.1 试验目的第52页
    3.2 试验设计第52-59页
        3.2.1 试件设计第52-55页
        3.2.2 边界条件与荷载工况第55-57页
            3.2.2.1 边界条件第55页
            3.2.2.2 荷载工况第55-57页
        3.2.3 试件力学性能第57-59页
    3.3 试验加载第59-62页
        3.3.1 试验装置第59-62页
        3.3.2 试验加载方案第62页
    3.4 试验测量第62-69页
        3.4.1 静力加载第62-68页
        3.4.2 高周疲劳加载第68-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SDF节点的疲劳试验结果第70-88页
    4.1 SDF节点的热点应力第70-74页
        4.1.1 热点应力分析第70-72页
        4.1.2 与有限元热点应力结果的对比第72-74页
    4.2 SDF节点的疲劳破坏模态第74-77页
    4.3 SDF节点的疲劳性能第77-86页
        4.3.1 裂纹扩展第77-82页
        4.3.2 刚度退化第82-85页
        4.3.3 试件疲劳寿命和S-N曲线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SD节点的疲劳试验结果第88-111页
    5.1 SD节点的热点应力第88-93页
        5.1.1 热点应力分析第88-90页
        5.1.2 与有限元热点应力结果的对比第90-93页
    5.2 SD节点的疲劳破坏模态第93-100页
    5.3 SD节点的疲劳性能第100-109页
        5.3.1 裂纹扩展第100-105页
        5.3.2 刚度退化第105-108页
        5.3.3 疲劳寿命和S-N曲线第108-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RD节点的疲劳试验结果第111-136页
    6.1 RD节点的热点应力第111-117页
        6.1.1 热点应力分析第111-113页
        6.1.2 与有限元热点应力结果的对比第113-117页
    6.2 RD节点的疲劳破坏模态第117-125页
    6.3 RD节点的疲劳性能第125-134页
        6.3.1 裂纹扩展第125-131页
        6.3.2 刚度退化第131-133页
        6.3.3 试件疲劳寿命和S-N曲线第133-134页
    6.4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38页
    7.1 结论第136-137页
    7.2 未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弹轨道短波磨形成机理及钢轨不平顺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QP钢冲压回弹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