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调研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综合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 第17-22页 |
2.1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 | 第17-18页 |
2.1.1 第一期试点运行情况 | 第17页 |
2.1.2 扩大试点后的运行情况 | 第17-18页 |
2.2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2.2.1 传统养老观念影响,需求受限 | 第18-19页 |
2.2.2 产品供给主体少,种类单一 | 第19-20页 |
2.2.3 金融机构承担风险较大 | 第20页 |
2.2.4 政府参与度不高,相关政策缺失 | 第20-22页 |
3 石家庄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认知度与认可度调查 | 第22-33页 |
3.1 在石家庄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3.1.1 居民住房自有率高,有以房养老的基础 | 第22页 |
3.1.2 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资源供给不足 | 第22-23页 |
3.1.3 房产增值,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断完善 | 第23页 |
3.1.4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增加 | 第23页 |
3.2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第23-24页 |
3.2.1 问卷的设计 | 第23-24页 |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4页 |
3.3 调查问卷统计性分析 | 第24-33页 |
3.3.1 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 | 第24-27页 |
3.3.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认知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27-30页 |
3.3.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认可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30-33页 |
4 石家庄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认知度与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9页 |
4.1 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4.1.1 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 第33-34页 |
4.1.2 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及养老保障水平 | 第34-35页 |
4.1.3 受访者的房产数 | 第35-36页 |
4.1.4 受访者的子女数量 | 第36-37页 |
4.2 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4.2.1 缓解子女赡养的经济压力 | 第37页 |
4.2.2 房产继承问题 | 第37页 |
4.2.3 对养老水平的预期 | 第37-38页 |
4.2.4 对金融机构不放心,相关政策不完善 | 第38页 |
4.2.5 申请条件不足及心理因素 | 第38-39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39-43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1.1 石家庄市居民认知度普遍偏低,了解渠道少 | 第39页 |
5.1.2 石家庄市居民认可度低,影响因素相对集中 | 第39-40页 |
5.2 石家庄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认知度与认可度提升建议 | 第40-43页 |
5.2.1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居民认知水平 | 第40页 |
5.2.2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增加市场供给主体 | 第40-41页 |
5.2.3 改善居民传统观念意识,提高居民认可度 | 第41页 |
5.2.4 稳定金融环境,优化产品设计 | 第41-42页 |
5.2.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