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市场细分理论 | 第17-18页 |
2.2 蓝海战略理论 | 第18-19页 |
2.3 农业风险综合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4 “4Cs”营销理论 | 第19-21页 |
3 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形态及存在问题 | 第21-27页 |
3.1 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形态 | 第21-23页 |
3.1.1 产量保险 | 第21-22页 |
3.1.2 价格指数保险 | 第22页 |
3.1.3 气象指数保险 | 第22页 |
3.1.4 完全成本保险 | 第22-23页 |
3.1.5 收入保险 | 第23页 |
3.2 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3.2.1 保障水平低 | 第23-24页 |
3.2.2 产品结构单一 | 第24-25页 |
3.2.3 “一刀切”的农险产品不符合“二元”主体需求 | 第25-26页 |
3.2.4 费率厘定不科学 | 第26-27页 |
4 美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及启示 | 第27-32页 |
4.1 美国主要农业保险产品及特征 | 第27-29页 |
4.1.1 美国主要农业保险产品类型 | 第27-28页 |
4.1.2 美国农业保险产品主要特征 | 第28-29页 |
4.2 美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4.2.1 利用农业保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29-30页 |
4.2.2 面向全体农户提供最基本的风险保障 | 第30页 |
4.2.3 构建符合“二元”主体需求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 第30-32页 |
5 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设计 | 第32-38页 |
5.1 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的构想框架 | 第32-33页 |
5.2 第一层次:普惠性农业巨灾保险 | 第33-34页 |
5.2.1 设计思路 | 第33-34页 |
5.2.2 设计要点 | 第34页 |
5.3 第二层次:补充性农作物产量保险 | 第34-35页 |
5.3.1 设计思路 | 第34-35页 |
5.3.2 设计要点 | 第35页 |
5.4 第三层次:补充性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 第35-36页 |
5.4.1 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5.4.2 设计要点 | 第36页 |
5.5 第四层次:补充性农作物收入保险 | 第36-38页 |
5.5.1 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5.5.2 设计要点 | 第37-38页 |
6 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费率测算 | 第38-48页 |
6.1 产量保险的费率测算 | 第38-41页 |
6.1.1 产量保险定价模型 | 第38页 |
6.1.2 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38-41页 |
6.2 完全成本保险的费率测算 | 第41页 |
6.2.1 完全成本保险定价模型 | 第41页 |
6.2.2 完全成本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41页 |
6.3 收入保险的费率测算 | 第41-47页 |
6.3.1 收入保险定价模型 | 第41-43页 |
6.3.2 收入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43-47页 |
6.4 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费率表 | 第47-48页 |
7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48-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7.2 建议 | 第48-52页 |
7.2.1 完善法律法规,降低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制度风险 | 第48-49页 |
7.2.2 完善财政补贴体系,支持农险产品创新与推广 | 第49页 |
7.2.3 加快与收入保险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50页 |
7.2.4 重视科技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