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山葡萄种质抗寒性评价及抗寒机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1.1 木本植物抗寒性评价方法研究第15-17页
        1.1.1 田间鉴定第15页
        1.1.2 实验室鉴定第15-17页
    1.2 木本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第17-23页
        1.2.1 木本植物抗寒性的环境调控第17-18页
        1.2.2 木本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第18-22页
        1.2.3 木本植物抗寒性的分子机制第22-23页
    1.3 研究展望第23-24页
    1.4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山葡萄种质抗寒性评价研究第25-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1.1 材料第25-26页
        2.1.2 方法第26-2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2.2.1 TTC染色图像可视化评估鉴定山葡萄种质抗寒性第28-32页
        2.2.2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葡萄种质抗寒性第32页
        2.2.3 山葡萄种质田间萌芽率调查第32-33页
        2.2.4 山葡萄种质抗寒性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及抗寒模型验证第33-34页
        2.2.5 山葡萄种质抗寒性评价与抗寒分区第34-36页
    2.3 讨论第36-37页
        2.3.1 山葡萄种质抗寒性评价体系建立第36页
        2.3.2 山葡萄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第36-37页
第三章 山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活性氧代谢与低温伤害的关系第37-4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3.1.1 材料第37页
        3.1.2 方法第37-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3.2.1 不同山葡萄品种叶片抗寒性鉴定第39页
        3.2.2 不同山葡萄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9-41页
        3.2.3 不同山葡萄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成像的变化第41-42页
        3.2.4 不同山葡萄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42-43页
        3.2.5 不同山葡萄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43页
    3.3 讨论第43-46页
        3.3.1 山葡萄低温伤害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关系第43-44页
        3.3.2 山葡萄低温伤害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第44-46页
第四章 不同种质山葡萄枝条越冬抗寒性及其生理差异分析第46-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4.1.1 材料第46页
        4.1.2 方法第46-4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4.2.1 山葡萄枝条越冬过程中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动态变化第48页
        4.2.2 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筛选第48-50页
        4.2.3 山葡萄枝条越冬过程中可溶性糖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第50-52页
    4.3 讨论第52-54页
        4.3.1 越冬过程中山葡萄枝条抗寒性变化第52页
        4.3.2 可溶性糖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第52-54页
第五章 山葡萄韧皮部与木质部中糖代谢及内源激素的季节调控与抗寒性的关系第54-6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5.1.1 材料第54页
        5.1.2 方法第54-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5.2.1 山葡萄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季节变化第55页
        5.2.2 山葡萄枝条水分状态及含量的季节变化第55-56页
        5.2.3 山葡萄枝条韧皮部与木质部中蔗糖代谢的季节变化第56-58页
        5.2.4 山葡萄枝条韧皮部与木质部中海藻糖代谢的季节变化第58-60页
        5.2.5 山葡萄枝条韧皮部与木质部中内源激素的季节变化第60页
        5.2.6 相关性分析第60-64页
    5.3 讨论第64-66页
        5.3.1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糖代谢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关系第64-65页
        5.3.2 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内源激素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关系第65-66页
第六章 山葡萄韧皮部与木质部转录组文库的构建及与低温响应相关的基因分析第66-8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6.1.1 材料第66页
        6.1.2 方法第66-6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8-84页
        6.2.1 样品RNA质量分析第68-69页
        6.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结果第69-73页
        6.2.3 Unigenes功能注释第73页
        6.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73-74页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显著性富集分析第74-75页
        6.2.6 低温锻炼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第75-79页
        6.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第79-81页
        6.2.8 筛选到的与山葡萄低温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RT-qPCR验证第81-83页
        6.2.9 生理指标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第83-84页
    6.3 讨论第84-87页
        6.3.1 与山葡萄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抗寒性相关代谢通路的筛选第84页
        6.3.2 MAPK信号通路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第84-85页
        6.3.3 淀粉-蔗糖代谢途径与山葡萄枝条抗寒性第85-87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4页
附录第104-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历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棉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一篇:调控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纳米药物设计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