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33页
 第一节 克里斯蒂娃学术历程第11-23页
  1. 20世纪60 年代第12-16页
  2. 20世纪70 年代第16-20页
  3. 20世纪80 年代至今第20-23页
 第二节 国内外克里斯蒂娃研究现状第23-28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5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8页
 第三节 论文的主旨、研究目的、研究价值第28-33页
  1. 本论题的提出第28-29页
  2. 论文的主旨第29-30页
  3. 本研究的目的与价值第30-33页
第一章 克里斯蒂娃及其之前的符号学第33-43页
 第一节 符号学第33-36页
  1. 古希腊罗马时期第33-34页
  2. 中世纪时期第34页
  3. 近代符号学诞生时期第34-35页
  4. 当代符号学时期第35-36页
 第二节 结构主义符号学第36-37页
 第三节 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第37-42页
  1. 德里达第38页
  2. 罗兰·巴特第38-39页
  3. 克里斯蒂娃第39-42页
 第四节 小结第42-43页
第二章 解析符号学溯源第43-68页
 第一节 解析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第44-51页
 第二节 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思想的继承发展第51-59页
 第三节 克里斯蒂娃与索绪尔第59-66页
 第四节 小结第66-68页
第三章 符号存在的异质性形态第68-98页
 第一节 符号存在的两个层面: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第68-79页
  1. 关注语言结构外部的语言学两个流派第68-72页
  2. 两个流派与符号存在的两种形态第72-74页
  3. 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之间的辩证关系第74-79页
 第二节 穹若:符号存在的形式与场所第79-88页
  1. 穹若第79-80页
  2. 穹若中的规则第80-88页
 第三节 意指实践与符号存在的两种形态第88-96页
  1. 符号活动是意指实践过程第88-89页
  2. 死亡欲动与艺术实践活动第89-91页
  3. 意指实践的四种类型:叙事,元语言,观想,文本第91-96页
 第四节 小结第96-98页
第四章 解析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属性第98-116页
 第一节 文本与互文性第98-106页
  1. 文本观的更迭第98-102页
  2. 文学文本是文本互文特性的典型代表第102-104页
  3. 文本的两层:现象文本和生成文本第104-106页
 第二节 互文本与其生成第106-113页
  1. 文本表意手段的排列和组合第106-107页
  2. 主体与文本之间第107-110页
  3. 主体与主体之间第110-111页
  4. 文本内部层次之间第111-113页
 第三节 小结第113-116页
第五章 解析符号学的过程主体观第116-136页
 第一节 符号研究与主体性问题第116-123页
  1. 结构主义之前符号研究与主体性问题第116-118页
  2. 结构主义理论中的主体问题第118-120页
  3. 解析符号学理论中具有实践能力的言说主体第120-123页
 第二节 实践主体的过程性第123-130页
  1. 前俄狄浦斯时期与俄狄浦斯时期第124-127页
  2. 那克索斯自恋——主体形成的必经之路第127-130页
 第三节 言说主体的同一性与异质性第130-134页
  1. 言说主体的异质性——前符号态第130-131页
  2. 言说主体的同一性——符号象征态第131-132页
  3. 卑贱:异质性与同一性的辨证混融第132-134页
 第四节 小结第134-136页
第六章 解析符号学拓展运用第136-146页
 第一节 不是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第136-141页
 第二节 多元文化与多元政治第141-144页
 第三节 小结第144-146页
结语第146-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8页
附录第158-160页
后记第160-16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
下一篇:1965年以来美国的外来移民及其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