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一)新课改对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9页 |
(二)当前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页 |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使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一)群文 | 第10-11页 |
(二)群文阅读 | 第11-12页 |
(三)“1+X”阅读教学模式 | 第12-13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关于群文阅读特点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关于群文阅读教学价值的研究 | 第15页 |
(三)关于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 第15-16页 |
(四)关于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16页 |
(五)关于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行动研究法 | 第18页 |
(二)访谈法 | 第18-19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四)文献法 | 第19页 |
第二章 行动研究前:拟定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9-20页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20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0-21页 |
(一)研究现场 | 第2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三、行动研究者 | 第21页 |
第三章 行动研究过程 | 第21-48页 |
一、行动研究前 | 第21-31页 |
(一)被试前测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21-28页 |
(二)教师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态度的访谈整理 | 第28-30页 |
(三)现状总结与分析 | 第30-31页 |
二、第一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具体过程 | 第31-40页 |
(一)设计理念的形成 | 第31-32页 |
(二)设计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方案 | 第32-34页 |
(三)第一轮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 第34-36页 |
(四)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效果 | 第36-38页 |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反省 | 第38-40页 |
三、第二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 第40-48页 |
(一)新设计理念的形成 | 第40-41页 |
(二)设计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方案 | 第41-43页 |
(三)第二轮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 第43-45页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效果 | 第45-48页 |
(五)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反省 | 第48页 |
第四章 行动评估 | 第48-57页 |
一、问卷前测与后测调查统计的对比分析 | 第48-54页 |
(一)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喜欢程度的变化 | 第49-50页 |
(二)学生阅读习惯的变化 | 第50-52页 |
(三)学生阅读量的变化 | 第52页 |
(四)学生阅读策略的变化 | 第52-53页 |
(五)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 | 第53页 |
(六)学生间合作交流的变化 | 第53-54页 |
二、听课教师与学生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54-57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54-56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行动研究后:结论、建议与反思 | 第57-65页 |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 第57-61页 |
(一)“1+X”模式下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可行性,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 第57-58页 |
(二)“1+X”模式下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 第58-59页 |
(三)“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流程结构 | 第59-61页 |
二、实施建议: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61-63页 |
(一)对于“群文阅读读本偏少,选文组材困难”的解决办法 | 第61页 |
(二)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解决办法 | 第61-62页 |
(三)对于“过渡语的设计导致教学环节不够连贯”的解决办法 | 第62-63页 |
(四)对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秩序紊乱”的解决办法 | 第63页 |
三、研究的反思:努力方向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 | 第68-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附录三 | 第71-74页 |
附录四 | 第74-75页 |
附录五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