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引言 | 第15-17页 |
1.2 单边螺栓研发进展 | 第17-24页 |
1.2.1 单边螺栓工作机理 | 第17页 |
1.2.2 单边螺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3 矩形钢管柱与H型钢梁单边螺栓连接节点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单边螺栓及其T型连接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31-41页 |
2.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第31页 |
2.2 试验概况 | 第31-34页 |
2.2.1 试件设计 | 第31-32页 |
2.2.2 材性试验 | 第32-33页 |
2.2.3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 | 第33-34页 |
2.3 试验现象 | 第34-36页 |
2.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6-39页 |
2.4.1 试件承载力分析 | 第36-37页 |
2.4.2 单边螺栓抗拉承载力分析 | 第37-38页 |
2.4.3 试件变形及初始刚度分析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矩形钢管柱与H型钢梁外伸端板单边螺栓连接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41-75页 |
3.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第41页 |
3.2 试件设计 | 第41-47页 |
3.2.1 节点设计 | 第41-45页 |
3.2.2 节点验算 | 第45-47页 |
3.3 试验概况 | 第47-52页 |
3.3.1 材性试验 | 第47-49页 |
3.3.2 加载装置 | 第49-50页 |
3.3.3 数据采集及量测仪器 | 第50-51页 |
3.3.4 加载制度 | 第51-52页 |
3.4 试验现象 | 第52-57页 |
3.4.1 试件JD-1 | 第52页 |
3.4.2 试件JD-2 | 第52-53页 |
3.4.3 试件JD-3 | 第53-54页 |
3.4.4 试件JD-4 | 第54-55页 |
3.4.5 试件JD-5 | 第55页 |
3.4.6 试件JD-6 | 第55-56页 |
3.4.7 试件破坏模式概述 | 第56-57页 |
3.5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7-68页 |
3.5.1 滞回曲线 | 第57-60页 |
3.5.2 骨架曲线 | 第60-62页 |
3.5.3 延性性能 | 第62-66页 |
3.5.4 耗能能力 | 第66-67页 |
3.5.5 刚度退化 | 第67-68页 |
3.6 节点恢复力模型 | 第68-72页 |
3.6.1 骨架曲线模型 | 第69页 |
3.6.2 滞回曲线模型 | 第69-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4章 矩形钢管柱与H型钢梁外伸端板单边螺栓连接节点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614.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75-93页 |
4.2 有限元模型 | 第75-80页 |
4.2.1 有限元软件选取 | 第76页 |
4.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6页 |
4.2.3 材料属性 | 第76-78页 |
4.2.4 网格划分 | 第78页 |
4.2.5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 | 第78-79页 |
4.2.6 分析类型及求解设置 | 第79-80页 |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80-88页 |
4.3.1 破坏模式 | 第80-84页 |
4.3.2 荷载-位移曲线 | 第84-86页 |
4.3.3 节点刚度特性 | 第86-88页 |
4.4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8-92页 |
4.4.1 破坏模式对比 | 第88-90页 |
4.4.2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90-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5.1 结论 | 第93-94页 |
5.2 展望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科研、工程实践及获奖情况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