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水母类(Hydroidomedusa)刺丝囊形态的发生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水螅水母 | 第12-21页 |
1.1.1 刺细胞 | 第13-14页 |
1.1.2 刺丝囊 | 第14-21页 |
1.1.2.1 刺丝囊的药用价值 | 第15-17页 |
1.1.2.2 刺丝囊蜇伤后的处理 | 第17-18页 |
1.1.2.3 刺丝囊分类检索表 | 第18-21页 |
1.2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2.1 选题依据 | 第2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刺丝囊的形态 | 第22-4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2.2.1 研究区 | 第22-23页 |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44页 |
2.3.1 帽铃水母刺丝囊的形态发生 | 第23-29页 |
2.3.2 细小多管水母刺丝囊形态的发生 | 第29-38页 |
2.3.3 讨论 | 第38-44页 |
2.3.3.1 刺丝囊形态发生的特点 | 第41-42页 |
2.3.3.2 刺丝囊形态的发生与演化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刺丝囊的分布研究 | 第44-5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3.3.1 刺丝囊的排“兵”布阵 | 第44-46页 |
3.3.2 个体间刺丝囊类型与占比研究 | 第46-49页 |
3.3.3 讨论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刺丝囊释放前后的体积变化 | 第52-77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77页 |
4.3.1 刺丝囊释放前后的形态 | 第53-60页 |
4.3.2 刺丝囊刺囊体积差异分析 | 第60页 |
4.3.3 刺丝囊释放前后刺囊长、宽的方差比较 | 第60-63页 |
4.3.4 刺丝囊释放前后刺囊体积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63-65页 |
4.3.5 基宽刺丝囊释放刺囊长、宽的变化 | 第65-66页 |
4.3.6 单因素方差分析刺丝囊大小差异 | 第66-68页 |
4.3.7 基宽刺丝囊释放前后刺囊的大小分析 | 第68-69页 |
4.3.8 个体间刺丝囊释放前后刺囊大小差异比较 | 第69-70页 |
4.3.9 讨论 | 第70-77页 |
4.3.9.1 刺丝囊释放差异比较 | 第73-74页 |
4.3.9.2 刺丝囊释放过程的调节 | 第74-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7-78页 |
5.2 创新与特色 | 第78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8-80页 |
5.3.1 存在的不足 | 第78-79页 |
5.3.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