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红树林 | 第11-12页 |
1.1.1 红树林的概念及生态功能 | 第11页 |
1.1.2 红树林的分布概况 | 第11-12页 |
1.1.3 红树林的沉积环境 | 第12页 |
1.2 红树林沉积物的重金属研究 | 第12-14页 |
1.2.1 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3页 |
1.2.2 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红树林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14-16页 |
1.3.1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深港两地红树林湿地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研究 | 第18-58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2.1 采样点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2.2.2 样品采集方法 | 第20-21页 |
2.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2.2.4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2.2.5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2.2.6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6页 |
2.3 天然红树林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研究结果 | 第26-44页 |
2.3.1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其它参数数据统计 | 第27-29页 |
2.3.2 柱状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2.3.3 柱状沉积物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2.3.4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2.3.5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富集因子评价 | 第38-43页 |
2.3.6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 | 第43页 |
2.3.7 小结 | 第43-44页 |
2.4 半人工红树林(华侨城湿地)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研究结果 | 第44-49页 |
2.4.1 华侨城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有机质数据统计 | 第44-45页 |
2.4.2 华侨城柱状沉积物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2.4.3 华侨城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2.4.4 华侨城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富集因子评价 | 第47-48页 |
2.4.5 华侨城柱状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 | 第48页 |
2.4.6 小结 | 第48-49页 |
2.5 分析与讨论 | 第49-56页 |
2.5.1 国内外不同地区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2.5.2 自然因素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2.5.3 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人为来源 | 第53-55页 |
2.5.4 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历史污染与城市工业发展的关系 | 第55-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与根系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与重金属的关系 | 第58-70页 |
3.1 前言 | 第5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3.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58-59页 |
3.2.2 样品测定方法 | 第59-60页 |
3.2.3 16 SrDNA数据处理 | 第60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3.3 结果 | 第61-67页 |
3.3.1 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与根系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61-62页 |
3.3.2 表层沉积物和根系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结构 | 第62-63页 |
3.3.3 表层沉积物和根系沉积物微生物的聚类分析与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63-65页 |
3.3.4 环境重金属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67页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67-69页 |
3.4.1 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与根系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特征 | 第67-68页 |
3.4.2 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0-73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创新点 | 第71-72页 |
4.3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