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10-11页 |
1.2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 第11-13页 |
1.2.1 DHA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2.2 DHA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2-13页 |
1.3 DHA的来源 | 第13页 |
1.4 破囊壶菌概述 | 第13-15页 |
1.5 破囊壶菌的DHA合成机制 | 第15-16页 |
1.6 转录组 | 第16-18页 |
1.7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8 课题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不同破囊壶菌生长及脂肪酸合成研究 | 第20-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菌种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21页 |
2.1.3 菌种活化及培养条件 | 第21页 |
2.1.4 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1 破囊壶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2页 |
2.2.2 破囊壶菌油脂的提取和测定分析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5页 |
2.3.1 不同破囊壶菌的生长趋势比较研究 | 第23-25页 |
2.3.2 不同破囊壶菌合成油脂含量及组分的比较研究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破囊壶菌De Novo转录组分析 | 第27-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1 菌种 | 第27页 |
3.1.2 试剂仪器 | 第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3.2.1 破囊壶菌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3.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 | 第28页 |
3.2.3 De novo组装 | 第28-30页 |
3.2.4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 | 第30-31页 |
3.2.5 Unigene的CDS预测 | 第31页 |
3.2.6 Unigene的SSR检测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3.3.1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32页 |
3.3.2 测序数据过滤分析 | 第32-34页 |
3.3.3 De novo组装 | 第34-36页 |
3.3.4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 | 第36-41页 |
3.3.5 Unigene的CDS预测 | 第41-42页 |
3.3.6 Unigene的SSR检测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不同生长周期破囊壶菌合成DHA代谢机理研究 | 第45-6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1 菌种 | 第45页 |
4.1.2 试剂仪器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破囊壶菌生物量的测定 | 第45页 |
4.2.2 破囊壶菌油脂的提取与测定 | 第45页 |
4.2.3 破囊壶菌总RNA的提取 | 第45页 |
4.2.4 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序列组装 | 第45-46页 |
4.2.5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4.2.6 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 第46页 |
4.2.7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 第46页 |
4.2.8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4页 |
4.3.1 破囊壶菌不同生长周期的油脂含量、组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47-49页 |
4.3.2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9-51页 |
4.3.3 测序饱和度和Reads随机性 | 第51-53页 |
4.3.4 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 | 第5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不同氮源胁迫对破囊壶菌合成DHA影响的研究 | 第65-83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5.1.1 菌种和培养基 | 第65页 |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5.2.1 不同氮源培养破囊壶菌 | 第65-66页 |
5.2.2 破囊壶菌生物量的测定 | 第66页 |
5.2.3 破囊壶菌油脂的提取与测定 | 第66页 |
5.2.4 De novo转录组的测定、组装与分析 | 第6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1页 |
5.3.1 不同氮源对破囊壶菌生长的影响 | 第66-74页 |
5.3.2 不同氮源胁迫对破囊壶菌的油脂含量、组分的测定与分析 | 第74-78页 |
5.3.3 PKU#Mn16不同氮源胁迫培养的破囊壶菌转录组测定与分析 | 第78-80页 |
5.3.4 PKU#Sw7不同氮源胁迫培养的破囊壶菌转录组测定与分析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