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海洋贝类附着变态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1.1 海洋贝类简介 | 第15页 |
1.1.2 海洋贝类附着变态现象的研究 | 第15-17页 |
1.1.3 杂色鲍早期发育过程简介 | 第17-18页 |
1.2 SARP19和vdg3基因简介 | 第18-21页 |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21-22页 |
1.3.1 真核表达系统简介 | 第21-22页 |
1.3.2 毕赤酵母表达海洋生物蛋白研究进展 | 第22页 |
1.4 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真核表达系统构建与筛选 | 第24-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4页 |
2.1.2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8页 |
2.2.2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筛选 | 第28-29页 |
2.3 结果 | 第29-33页 |
2.3.1 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结果 | 第29页 |
2.3.2 G418筛选高拷贝菌株 | 第29-32页 |
2.3.3 筛选Mut~+转化子 | 第32-33页 |
2.4 讨论与分析 | 第33-36页 |
第三章 SARP19-I1、VDG3-I1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36-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3.2.1 摇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 第37-38页 |
3.2.2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 | 第38-39页 |
3.2.3 目的蛋白纯化 | 第39-40页 |
3.2.4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40页 |
3.2.5 高密度发酵表达目的蛋白 | 第40-42页 |
3.2.6 发酵蛋白定量及培养基添加蛋白胨前后产量比较 | 第42页 |
3.3 结果 | 第42-50页 |
3.3.1 摇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 | 第42-45页 |
3.3.2 摇瓶表达目的蛋白产量 | 第45-46页 |
3.3.3 高密度发酵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 | 第46-49页 |
3.3.4 高密度发酵表达目的蛋白产量 | 第49-50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50-52页 |
第四章 SARP19-I1、VDG3-I1蛋白活性检测 | 第52-7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1.1 实验菌株、藻种 | 第52页 |
4.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2-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圆二色谱(CD)检测蛋白质二级结构完整性 | 第53页 |
4.2.2 滤纸片法检测抑菌活性 | 第53页 |
4.2.3 检测蛋白酶抑制活性 | 第53-54页 |
4.2.4 抑藻活性研究 | 第54-56页 |
4.3 结果 | 第56-69页 |
4.3.1 圆二色谱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 | 第56-58页 |
4.3.2 滤纸片法检测抑菌活性 | 第58-60页 |
4.3.3 检测蛋白酶抑制活性 | 第60-61页 |
4.3.4 抑藻活性研究 | 第61-69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69-72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2-7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附录1 试剂与器材 | 第84-87页 |
附录2 相关微生物、藻类培养基配制方法 | 第87-90页 |
附录3 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实验步骤 | 第90-91页 |
附录4 小量质粒提取试剂盒实验步骤 | 第91-92页 |
附录5 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实验步骤 | 第92-93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