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水稻器官变小突变体so1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水稻器官大小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研究水稻器官大小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器官大小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3 细胞周期 | 第11-14页 |
1.2 独脚金内酯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独脚金内酯的发现及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1.2.2 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15-17页 |
1.2.3 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17-18页 |
1.2.4 独脚金内酯的下游响应信号 | 第18-20页 |
1.2.5 独脚金内酯研究展望 | 第20-21页 |
1.3 水稻中镉的吸收和转运机理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1 水稻对镉的吸收 | 第21页 |
1.3.2 镉在水稻植株中转运和积累规律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水稻供试材料 | 第23页 |
2.1.2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3-24页 |
2.1.3 常用试剂配制方法 | 第24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5 适用于水稻生长的培养基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6页 |
2.2.1 表型分析 | 第25-27页 |
2.2.2 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第27-29页 |
2.2.3 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9-33页 |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分析 | 第33-35页 |
2.2.5 野生型与突变体对镉处理的积累差异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3.1 突变体的表型与农艺性状 | 第36-39页 |
3.1.1 突变体的表型 | 第36-37页 |
3.1.2 突变体的农艺性状 | 第37页 |
3.1.3 突变体so1的株高与分蘖动态发生特征 | 第37-39页 |
3.2 so1器官细胞学观察结果 | 第39-41页 |
3.2.1 茎秆切片观察结果 | 第39-40页 |
3.2.2 颖壳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40-41页 |
3.3 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第41-44页 |
3.3.1 遗传分析 | 第41页 |
3.3.2 so1的初定位 | 第41-42页 |
3.3.3 so1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3.3.4 突变位点的共分离鉴定 | 第43-44页 |
3.4 候选基因结构与进化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3.5 候选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3.6 独角金内酯相关基因在sol中表达量分析 | 第46-47页 |
3.7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47-48页 |
3.8 so1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2页 |
4.1 SLs的生理学功能 | 第49页 |
4.2 SO1与独脚金内酯的关系 | 第49-50页 |
4.3 SO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 第50页 |
4.4 SO1与SLs、细胞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4.5 SO1与镉积累的关系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