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诸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1.2.1 中小企业 | 第12-14页 |
1.2.2 信用评级 | 第14页 |
1.2.3 融资结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2.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1.1 信用及信用风险 | 第19页 |
2.1.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 第19-22页 |
2.1.3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 | 第22-26页 |
2.2 融资结构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2.2.1 经典融资结构理论 | 第26-28页 |
2.2.2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 第28-30页 |
2.3 融资结构与信用评级影响研究 | 第30-33页 |
2.3.1 信用评级与融资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2.3.2 融资结构与信用评级研究综述 | 第32-33页 |
2.4 融资结构细分 | 第33-34页 |
2.5 文献简要评述 | 第34-35页 |
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与融资现状 | 第35-41页 |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评级现状 | 第35-36页 |
3.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特点 | 第36-37页 |
3.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现状与不足 | 第37-39页 |
3.4 以新三板企业为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 第39-41页 |
3.4.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3.4.2 2013 -2015年新三板企业融资结构状况 | 第39-41页 |
4.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及评级方法的选择 | 第41-59页 |
4.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 | 第41-49页 |
4.1.1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4.1.2 评级指标初步构建 | 第42-43页 |
4.1.3 指标的具体含义及要点 | 第43-48页 |
4.1.4 样本选择 | 第48-49页 |
4.2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权重构建 | 第49-5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方法介绍 | 第49-51页 |
4.2.2 各层次权重确认 | 第51-54页 |
4.3 评级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4.4 信用级别判定 | 第56-57页 |
4.5 评级结果分析与说明 | 第57-59页 |
5.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信用评级实证分析 | 第59-69页 |
5.1 实证样本与指标选取 | 第59-61页 |
5.1.1 变量设计 | 第59-61页 |
5.1.2 数据来源及样本筛选过程 | 第61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61-67页 |
5.2.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61-63页 |
5.2.2 融资结构因子分析计算 | 第63-65页 |
5.2.3 相关性检验 | 第65页 |
5.2.4 回归分析 | 第65-67页 |
5.3 总结 | 第67-69页 |
6.结论对策及展望 | 第69-73页 |
6.1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优化对策 | 第69-71页 |
6.2 中小企业内部环境优化对策 | 第71-72页 |
6.3 研究不足及后续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