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故障诊断概述 | 第14-17页 |
1.2.1 故障的概念 | 第14-15页 |
1.2.2 故障诊断的主要步骤 | 第15-16页 |
1.2.3 故障诊断系统的评价标准 | 第16-17页 |
1.3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 第17-22页 |
1.3.1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 第17-19页 |
1.3.2 基于知识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3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 | 第20-22页 |
1.4 基于统计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4.1 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4.2 故障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基于特征空间k-NN扩散距离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 第31-51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k-NN规则与故障检测 | 第32-33页 |
2.2.1 k-NN基本规则 | 第32页 |
2.2.2 基于k-NN规则的故障检测 | 第32-33页 |
2.3 基于特征空间k-NN扩散距离的故障检测 | 第33-39页 |
2.3.1 扩散距离 | 第33-35页 |
2.3.2 扩散映射与数据降维 | 第35-36页 |
2.3.3 参数设定 | 第36-38页 |
2.3.4 基于k-NN扩散距离的故障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2.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39-49页 |
2.4.1 数值仿真 | 第40-43页 |
2.4.2 TE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43-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基于加权k近邻标准化方法的多模态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 第51-79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数据的多模态特性和标准化策略 | 第52-60页 |
3.2.1 数据的多模态特性 | 第52-54页 |
3.2.2 传统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 第54-60页 |
3.3 基于WKNS方法的多模态数据处理及过程故障检测 | 第60-66页 |
3.3.1 加权k近邻标准化方法 | 第60-63页 |
3.3.2 数据处理方法的性能比较 | 第63-64页 |
3.3.3 基于加权k近邻标准化的多模态过程故障检测 | 第64-66页 |
3.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66-77页 |
3.4.1 数值仿真 | 第66-71页 |
3.4.2 TE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71-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基于分布式PCA方法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及异常变量的初步识别 | 第79-101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基于分布式PCA方法的故障检测 | 第80-84页 |
4.2.1 局部模型的确定 | 第80-81页 |
4.2.2 相关变量的选择 | 第81-82页 |
4.2.3 故障检测 | 第82-84页 |
4.3 基于分布式PCA方法的异常变量识别 | 第84-86页 |
4.3.1 贡献图法 | 第84-85页 |
4.3.2 变量推理方法 | 第85-86页 |
4.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86-100页 |
4.4.1 数值仿真 | 第86-90页 |
4.4.2 TE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90-94页 |
4.4.3 CSTR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94-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基于k-NN变量贡献分析与数据重构的异常变量精确识别 | 第101-121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基于k-NN变量贡献分析的异常变量“一次”识别 | 第102-105页 |
5.2.1 k-NN变量贡献分析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5.2.2 k-NN变量贡献控制阈值的确定 | 第104-105页 |
5.2.3 故障检测与异常变量的“一次”识别 | 第105页 |
5.3 基于k-NN数据重构的异常变量“二次”识别 | 第105-110页 |
5.3.1 k-NN数据重构方法 | 第106-107页 |
5.3.2 数据重构方法比较 | 第107-108页 |
5.3.3 异常变量的“二次”识别 | 第108-110页 |
5.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110-118页 |
5.4.1 数值仿真 | 第110-115页 |
5.4.2 CSTR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5-11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8-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39-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