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海南省本科院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原因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回顾第10-13页
        1.2.1 关于政治素质内涵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关于大学生政治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第11-12页
        1.2.3 关于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对策的探讨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3-14页
        1.4.2 比较分析法第14页
        1.4.3 问卷调查法第14-15页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5-21页
    2.1 素质的内涵第15-16页
    2.2 政治素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第16-19页
        2.2.1 政治素质的内涵第16-17页
        2.2.2 政治素质的构成要素第17-19页
    2.3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第19-21页
        2.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选择第19-20页
        2.3.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第20页
        2.3.3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第20-21页
3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现状调查第21-38页
    3.1 调查设计第21-22页
        3.1.1 问卷设计第21页
        3.1.2 调查样本第21-22页
    3.2 调查结论第22-38页
        3.2.1 政治素质总体状况第22-24页
        3.2.2 政治理论知识第24-29页
        3.2.3 政治道德第29-31页
        3.2.4 政治觉悟第31-34页
        3.2.5 政治信仰第34-35页
        3.2.6 政治价值观第35-37页
        3.2.7 政治参与能力第37-38页
4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4.1 政治热情缺乏,政治主体意识不高第38页
    4.2 政治信仰模糊,政治理论水平较低第38-39页
    4.3 部分大学生政治动机功利性明显,政治觉悟不够高第39页
    4.4 法治观念不足,仍然存在“关系”主义第39-40页
    4.5 政治参与度低,政治参与能力较弱第40-41页
5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因素第41-43页
    5.1 政治参与体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大众舆论引导等社会因素第41页
    5.2 课程体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政治氛围建设等校园因素第41-42页
    5.3 家庭成员政治观念、政治热情、家庭氛围和生活方式等家庭因素第42页
    5.4 个性的复杂性和综合发展状况的均衡性等自身因素第42-43页
6 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提升策略第43-49页
    6.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培育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础第43-44页
        6.1.1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政治参与体制第43页
        6.1.2 发挥网络平台的正向引导作用第43-44页
        6.1.3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第44页
    6.2 发挥学校在培育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阵地作用第44-47页
        6.2.1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第45页
        6.2.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45页
        6.2.3 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政治素质第45-46页
        6.2.4 加强校园政治文化构建第46页
        6.2.5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46-47页
    6.3 重视和加强家庭在培育大学生政治素质的起点作用第47页
        6.3.1 促进家庭成员树立正确政治观念第47页
        6.3.2 提高家庭成员的政治热情第47页
    6.4 强化个人的政治修养在培育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根本性作用第47-49页
        6.4.1 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第47-48页
        6.4.2 激励大学生做良性政治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一: 海南省本科大学生政治素质状况调查问卷第53-55页
附录二: 海南省本科大学生政治素质状况访谈提纲第55-56页
附录三: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政府责任视角
下一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