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应收账款内涵 | 第19-22页 |
2.1.1 应收账款概念 | 第19页 |
2.1.2 持有应收账款的功能 | 第19-20页 |
2.1.3 持有应收账款的风险 | 第20-21页 |
2.1.4 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 | 第21-22页 |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页 |
2.2.2 信用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3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 | 第23-24页 |
2.3.1 应收账款管理的总体目标 | 第23页 |
2.3.2 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目标 | 第23-24页 |
3 上飞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4-35页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1.1 国有制造行业分析 | 第24-25页 |
3.1.2 航空制造产业分析 | 第25-27页 |
3.1.3 公司简介 | 第27页 |
3.2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7-35页 |
3.2.1 国有制造业应收账款情况 | 第27-28页 |
3.2.2 上飞公司应收账款状况 | 第28-30页 |
3.2.3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30-35页 |
4 上飞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40页 |
4.1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4.1.1 应收账款率较高、坏账加重 | 第35-36页 |
4.1.2 组织架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1.3 账龄延长导致了融资紧张 | 第37页 |
4.2 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37-40页 |
4.2.1 内部原因 | 第37-38页 |
4.2.2 外部原因 | 第38-40页 |
5 应收账款管理优化路径理论分析 | 第40-44页 |
5.1 事前管理的路径分析 | 第40-42页 |
5.1.1 优化组织结构 | 第40页 |
5.1.2 规范信用管理 | 第40-41页 |
5.1.3 健全内控制度 | 第41-42页 |
5.2 事中管理的路径分析 | 第42页 |
5.2.1 规范合同防范风险 | 第42页 |
5.2.2 账龄分析跟踪监管 | 第42页 |
5.2.3 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 第42页 |
5.3 事后管理的路径分析 | 第42-44页 |
5.3.1 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 第42-43页 |
5.3.2 采用多种应收账款催收方式 | 第43-44页 |
6 上飞公司应收账款优化措施 | 第44-55页 |
6.1 事前管理的优化措施应用 | 第44-48页 |
6.1.1 优化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6.1.2 制定信用管理政策 | 第45-47页 |
6.1.3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 第47-48页 |
6.2 事中管理的优化措施应用 | 第48-51页 |
6.2.1 加强合同全流程监督 | 第48-49页 |
6.2.2 细化账龄分析工作 | 第49页 |
6.2.3 坏账准备 | 第49-50页 |
6.2.4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核实 | 第50-51页 |
6.3 事后管理的优化措施应用 | 第51-55页 |
6.3.1 强化依法维权意识 | 第51-52页 |
6.3.2 优化日常管理 | 第52页 |
6.3.3 设立考核机制 | 第52-53页 |
6.3.4 建立合理奖罚制度 | 第53-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