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与改进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1.5 国内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 第11-16页 |
第二章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16-32页 |
2.1 内部控制发展的演进过程 | 第16-20页 |
2.1.1 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 | 第16-17页 |
2.1.2 内部控制的建设——制度二分法 | 第17-18页 |
2.1.3 内部控制的发展——结构分析法 | 第18-19页 |
2.1.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要素五分法 | 第19页 |
2.1.5 内部控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第19-20页 |
2.2 内部控制概念与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2.2.1 内部控制概念 | 第20页 |
2.2.2 内部控制的主要特征 | 第20-21页 |
2.3 内部控制规范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4 COSO内部控制框架 | 第22-27页 |
2.4.1 COSO整体框架的结构 | 第22-24页 |
2.4.2 COSO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贡献 | 第24-25页 |
2.4.3 COSO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 第25-27页 |
2.5 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27-32页 |
2.5.1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目标 | 第27-29页 |
2.5.2 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29-32页 |
第三章 BG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 | 第32-40页 |
3.1 BG公司概况 | 第32-33页 |
3.2 推行内部控制的动因和意义 | 第33-35页 |
3.3 BG公司内部控制实施计划 | 第35页 |
3.4 BG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 | 第35-40页 |
3.4.1 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3.4.2 公司总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 第37-40页 |
第四章 BG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0-52页 |
4.1 目标定位方面的问题 | 第40-41页 |
4.2 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41-45页 |
4.2.1 “国有”身份所带来的问题 | 第42页 |
4.2.2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42-43页 |
4.2.3 组织结构的问题 | 第43-44页 |
4.2.4 人事政策方面的问题 | 第44页 |
4.2.5 企业文化不健全 | 第44-45页 |
4.3 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方面的问题 | 第45-47页 |
4.3.1 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 第45页 |
4.3.2 控制活动存在问题 | 第45-47页 |
4.4 信息与沟通方面的问题 | 第47页 |
4.5 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 | 第47-48页 |
4.6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8-52页 |
4.6.1 思想意识层面的原因 | 第48-49页 |
4.6.2 技术层面的原因 | 第49页 |
4.6.3 制度层面的原因 | 第49-52页 |
第五章 BG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措施 | 第52-64页 |
5.1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 第52-56页 |
5.1.1 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标准体系 | 第52页 |
5.1.2 政府创造外部条件 | 第52-53页 |
5.1.3 重视诚信与道德的建设 | 第53页 |
5.1.4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5.1.5 理顺母子公司关系 | 第54页 |
5.1.6 改造公司组织结构 | 第54-56页 |
5.1.7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第56页 |
5.2 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相结合 | 第56-60页 |
5.2.1 设定目标 | 第56页 |
5.2.2 识别风险 | 第56-57页 |
5.2.3 确认关键控制 | 第57-58页 |
5.2.4 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 第58-60页 |
5.3 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 第60-61页 |
5.3.1 信息与交流 | 第60-61页 |
5.3.2 沟通控制 | 第61页 |
5.4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 | 第61-64页 |
5.4.1 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在监督中的作用 | 第62-63页 |
5.4.2 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8页 |
附录A BG公司合同管理流程 | 第70-73页 |
附录B BG公司粮食仓储管理流程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