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论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0-12页
二、科学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含义第12-21页
    (一) 科学界定就业性别歧视含义的必要性第12-13页
        1. 科学界定含义是理解就业性别歧视的基础第12页
        2. 科学界定含义是划分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的前提第12页
        3. 科学界定含义可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第12-13页
    (二) 就业性别歧视含义界定存在的问题第13-17页
        1. 我国法律均未界定其含义第13-15页
        2. 大多学者对含义的界定有缺陷第15-17页
    (三) 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含义第17-21页
        1. “就业”、“性别”、“歧视”的含义第17-19页
        2. “就业性别歧视”的含义第19-21页
三、划分就业性别歧视的判断标准第21-27页
    (一) 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的界定第21页
    (二) 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的划分缺陷第21-23页
        1. 法律对不构成歧视的规定过于详尽,对构成歧视的规定不全面第21-23页
        2. 学界划分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笼统不具体第23页
    (三) 就业性别歧视判断标准的具体内容第23-27页
        1. “真实职业资格”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判断标准第24-25页
        2. 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种类第25-27页
四、完善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第27-33页
    (一)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缺陷第27-28页
        1. 模糊不清第27-28页
        2. 惩罚种类少第28页
        3. 惩罚力度轻第28页
    (二)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缺陷的原因第28-30页
        1. 轻责任规定是我国法治建设初期法律的通病第29页
        2. 对就业性别歧视并未足够重视第29-30页
    (三) 完善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责任的建议第30-33页
        1. 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第30-31页
        2. 增加处罚种类第31页
        3. 加大处罚力度第31-33页
五、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执法机构第33-38页
    (一) 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执法机构的必要性第33-34页
        1. 现有机构难以承担反就业性别歧视的职责第33-34页
        2. 专门机构具有独特优势第34页
    (二) 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执法机构的性质第34-35页
    (三) 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执法机构的设置第35-38页
        1. 设立主体第35页
        2. 人员组成第35-36页
        3. 职责内容第36-38页
六、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第38-44页
    (一) 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诉讼的性质界定第38页
    (二) 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定缺陷第38-39页
        1.法律未规定专门的举证责任,劳动者胜诉难第38-39页
        2. 未研究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不同的举证责任规定第39页
        3. 学者研究仅停留在举证责任规则上,对需要证明的具体事宜没有详细研究第39页
    (三) 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定完善第39-44页
        1. 对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诉讼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第39-41页
        2. 对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规定不同的举证责任第41-42页
        3. 规定就业性别歧视案件各个构成要件的证明要求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研究
下一篇:发展土地银行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