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基于蓝牙的室内人机定位跟踪算法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和设计指标第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设计指标第18页
    1.4 论文组织第18-21页
第2章 基础理论背景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人机定位跟踪综述第21-29页
        2.2.1 室内定位概述第21-22页
            2.2.1.1 室内环境下的GPS技术第21页
            2.2.1.2 RFID定位技术第21页
            2.2.1.3 WiFi定位技术第21-22页
            2.2.1.4 基于蓝牙的室内定位技术第22页
        2.2.2 室内定位算法第22-27页
            2.2.2.1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原理第22-23页
            2.2.2.2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第23-26页
            2.2.2.3 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第26-27页
        2.2.3 室内跟踪技术第27-29页
            2.2.3.1 全局路径规划第27-28页
            2.2.3.2 局部路径规划第28-29页
    2.3 室内人机定位跟踪技术对比分析第29-30页
        2.3.1 室内人机定位技术第29-30页
        2.3.2 室内人机路径规划技术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RSSI的室内环境下人机的定位特性分析第31-4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路径损耗模型第31-33页
        3.2.1 自由空间传播第31-32页
        3.2.2 阴影衰弱第32页
        3.2.3 多径衰落第32-33页
    3.3 室内环境下RSSI分布特性研究第33-40页
        3.3.1 实验采集场景第33-36页
            3.3.1.1 BLE信号采集场景一第33-34页
            3.3.1.2 BLE信号采集场景二第34-36页
            3.3.1.3 场景分析第36页
        3.3.2 量化纠偏原理第36-40页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3.4.1 定位环境及参数第40-41页
        3.4.2 室内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3.4.3 实验仿真及分析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基于栅格法和行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第45-6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室内环境下人机路径规划的构思第45-46页
        4.2.1 基于反应式行为和慎思行为规划的结合第45-46页
        4.2.2 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的结合第46页
    4.3 基于栅格法和行为法的路径规划算法第46-57页
        4.3.1 室内环境下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建模第46-50页
            4.3.1.1 室内环境栅格化第47-48页
            4.3.1.2 栅格环境与图的逻辑关系第48-50页
        4.3.2 机器人的基本行为设计第50-54页
            4.3.2.1 参数和模型设定第50-51页
            4.3.2.2 线性行为第51-52页
            4.3.2.3 接近行为第52-53页
            4.3.2.4 避障行为第53-54页
            4.3.2.5 搜寻行为第54页
        4.3.3 实验流程设计第54-57页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4.4.1 栅格化室内地图第57页
        4.4.2 机器人基本行为仿真第57-58页
        4.4.3 室内环境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仿真第58-60页
            4.4.3.1 全局路径规划仿真第58-59页
            4.4.3.2 局部路径优化仿真第59-60页
        4.4.4 实验分析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基于PSO-ACO融合路径规划算法研究第63-81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的研究分析第63-68页
        5.2.1 粒子群算法第63-65页
            5.2.1.1 粒子群算法的概述第63-64页
            5.2.1.2 粒子群算法的流程第64-65页
            5.2.1.3 粒子群算法主要参数介绍第65页
        5.2.2 蚁群算法第65-68页
            5.2.2.1 蚁群算法的概述第65-66页
            5.2.2.2 蚁群算法的流程第66-68页
            5.2.2.3 蚁群算法主要参数介绍第68页
    5.3 基于PSO-ACO融合路径规划算法第68-76页
        5.3.1 基于改进蚁群的路径规划的问题描述与定义第68-69页
        5.3.2 设计与实施细节第69-74页
            5.3.2.1 均匀粒子群算法第69-71页
            5.3.2.2 改进的蚁群算法第71-73页
            5.3.2.3 融合了均匀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的蚁群算法第73-74页
        5.3.3 实验流程设计第74-76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6-79页
        5.4.1 实验平台及参数第76页
        5.4.2 实验仿真第76-78页
        5.4.3 实验分析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全文总结第81-82页
    6.2 工作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2kV SiC JFET器件SPICE模型研究
下一篇:550V多跑道SOI-LIGBT的反偏安全工作区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