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32页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9-32页 |
第2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32-71页 |
2.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32-46页 |
2.1.1 创业的界定 | 第32-36页 |
2.1.2 创业教育的界定 | 第36-39页 |
2.1.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界定 | 第39-41页 |
2.1.4 创业教育与相关词汇的关系 | 第41-43页 |
2.1.5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征 | 第43-46页 |
2.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46-55页 |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个性发展理论 | 第46-49页 |
2.2.2 创业理论和创新理论 | 第49-50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 | 第50-54页 |
2.2.4 霍尔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 | 第54-55页 |
2.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 第55-63页 |
2.3.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 | 第55-58页 |
2.3.2 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人格 | 第58-61页 |
2.3.3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 第61-63页 |
2.4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 第63-71页 |
2.4.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第64-65页 |
2.4.2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式 | 第65-67页 |
2.4.3 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67-68页 |
2.4.4 大学生历练和成长的有效途径 | 第68-71页 |
第3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要素及运行分析 | 第71-118页 |
3.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概述 | 第71-97页 |
3.1.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 第71-73页 |
3.1.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要素 | 第73-81页 |
3.1.3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 | 第81-97页 |
3.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三维结构分析 | 第97-118页 |
3.2.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时间维 | 第97-101页 |
3.2.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逻辑维 | 第101-115页 |
3.2.3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知识维 | 第115-118页 |
第4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 第118-146页 |
4.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18-121页 |
4.1.1 高校独立探索阶段 | 第118-119页 |
4.1.2 政府引导下的发展阶段 | 第119-121页 |
4.1.3 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 | 第121页 |
4.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121-127页 |
4.2.1 访谈法 | 第122-124页 |
4.2.2 问卷调查法 | 第124-127页 |
4.3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就及问题 | 第127-140页 |
4.3.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127-131页 |
4.3.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31-140页 |
4.4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140-146页 |
4.4.1 传统教育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束缚 | 第140-142页 |
4.4.2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支持 | 第142-143页 |
4.4.3 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 第143-144页 |
4.4.4 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认同 | 第144页 |
4.4.5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薄弱 | 第144-146页 |
第5章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化对策 | 第146-191页 |
5.1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借鉴 | 第146-166页 |
5.1.1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特点 | 第146-151页 |
5.1.2 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特点 | 第151-154页 |
5.1.3 加拿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特点 | 第154-157页 |
5.1.4 瑞典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特点 | 第157-160页 |
5.1.5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 第160-166页 |
5.2 优化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 | 第166-191页 |
5.2.1 更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 | 第167-169页 |
5.2.2 改革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第169-174页 |
5.2.3 改进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174-176页 |
5.2.4 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 第176-179页 |
5.2.5 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 第179-182页 |
5.2.6 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 第182-184页 |
5.2.7 完善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 第184-187页 |
5.2.8 规范创业教育的评价办法 | 第187-19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91-19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91-192页 |
6.2 创新点 | 第192-19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93-194页 |
致谢 | 第194-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7-208页 |
附录: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 第208-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