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表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大白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5页 |
1.1.1 大白菜分类研究 | 第13-14页 |
1.1.2 大白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1.1.3 白菜类作物关联分析研究 | 第15页 |
1.2 白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 | 第15-20页 |
1.2.1 白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 | 第15-17页 |
1.2.2 白菜类作物农艺性状QTL定位研究 | 第17-20页 |
1.3 大白菜结球性状调控机制研究 | 第20-22页 |
1.3.1 拟南芥叶片形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2 大白菜叶球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大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 第24-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4-2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2.2.1 形态性状变异分析 | 第27-30页 |
2.2.2 形态性状的因子分析 | 第30-33页 |
2.2.3 形态学聚类分析 | 第33-37页 |
2.3 讨论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大白菜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性状关联分析 | 第39-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9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3.2.1 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2页 |
3.2.2 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 | 第42-44页 |
3.2.3 群体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3.2.4 分子标记位点与性状关联分析 | 第45-49页 |
3.3 讨论 | 第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大白菜叶片及叶球发育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50-8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51-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81页 |
4.2.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5-62页 |
4.2.2 大白菜叶片及叶球发育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62-81页 |
4.3 讨论 | 第81-84页 |
4.3.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81-82页 |
4.3.2 叶片及叶球发育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82-84页 |
4.3.3 QTL作图和关联作图 | 第84页 |
4.4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大白菜结球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86-10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6-91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86-87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87-9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0页 |
5.2.1 目的基因引物的PCR扩增筛选 | 第91-92页 |
5.2.2 10个目的基因在8个基因型心叶中的表达 | 第92-100页 |
5.3 讨论 | 第100-102页 |
5.3.1 基于大白菜叶球发育相关性状QTL定位鉴定候选基因 | 第100-101页 |
5.3.2 大白菜叶球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01-102页 |
5.4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附表 | 第113-13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4页 |
作者简历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