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2.2 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2.1 创业内涵研究 | 第18-19页 |
2.2 创业意向研究 | 第19-24页 |
2.2.1 创业意向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创业意向的研究模型 | 第20-22页 |
2.2.3 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 创业能力研究 | 第24-28页 |
2.3.1 创业能力的内涵界定 | 第24-25页 |
2.3.2 创业能力的维度测量 | 第25-27页 |
2.3.3 创业能力的作用 | 第27-28页 |
2.4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2.4.1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界定 | 第28-29页 |
2.4.2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测量 | 第29-30页 |
2.4.3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32-40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2-38页 |
3.1.1 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3 创业能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第37-38页 |
3.2 研究模型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40-52页 |
4.1 量表设计 | 第40-43页 |
4.1.1 大学生创业能力量表设计 | 第40-41页 |
4.1.2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设计 | 第41-42页 |
4.1.3 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设计 | 第42页 |
4.1.4 控制变量 | 第42-43页 |
4.2 量表预测试 | 第43-51页 |
4.2.1 描述性统计量分析 | 第44-46页 |
4.2.2 信效度检验方法分析 | 第46页 |
4.2.3 预测试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 第46-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2-81页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52-56页 |
5.1.1 样本特征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2-54页 |
5.1.2 变量相关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4-56页 |
5.2 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6-69页 |
5.2.1 创业能力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7-59页 |
5.2.2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9-62页 |
5.2.3 创业意向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2-65页 |
5.2.4 整体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5-69页 |
5.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69-78页 |
5.3.1 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检验 | 第69-72页 |
5.3.2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72-78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1-86页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81-84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81-83页 |
6.1.2 管理启示 | 第83-84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 A 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