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多倍体鲫鲤雄性育性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5页
    1.1 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7-24页
        1.1.1 转录组与转录组学第18-21页
        1.1.2 蛋白质组学第21-23页
        1.1.3 代谢组等其它类别的组学第23-24页
    1.2 多倍体动物育性机制的研究第24-27页
        1.2.1 四倍体鱼育性的研究及应用第24-26页
        1.2.2 三倍体鱼育性的研究及应用第26-27页
    1.3 转录组学在精子发生中的研究及进展第27-29页
    1.4 蛋白质组学在精子蛋白质组成的研究第29-3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5页
第二章 雄性三倍体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第35-84页
    2.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1.1 材料第35页
        2.1.2 主要药品、试剂和酶第35-36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53页
        2.2.1 构建cDNA文库及转录组测序第37-47页
        2.2.2 转录组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51页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51-52页
        2.2.4 精巢组织的电镜观察第52-53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3-76页
        2.3.1 不同倍性鱼精巢RNA-seq测序与组装结果第53-55页
        2.3.2 不同倍性鱼精巢转录基因注释结果统计第55-62页
        2.3.3 二、三倍体鱼差异表达基因第62-64页
        2.3.4 四、三倍体鱼差异表达基因第64-65页
        2.3.5 二、四倍体与三倍体鱼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第65-69页
        2.3.6 鞭毛合成基因在三种不同倍性鱼的表达模式第69-71页
        2.3.7 转录因子在三种不同倍性鱼的表达模式第71-73页
        2.3.8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三倍体精巢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第73-75页
        2.3.9 不同倍性鱼精巢组织电镜观察第75-76页
    2.4 讨论第76-84页
        2.4.1 三种鱼精巢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6-77页
        2.4.2 三倍体中差异表达基因对精子发生的影响第77-78页
        2.4.3 三倍体中鞭毛合成基因差异表达对精子发生的影响第78-82页
        2.4.4 三倍体中转录因子差异表达对精子发生的影响第82-84页
第三章 雄性四倍体鱼繁殖特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第84-125页
    3.1 二、四倍体鱼精巢转录组分析第84-92页
        3.1.1 实验材料第84页
            3.1.1.1 材料第84页
            3.1.1.2 主要药品、试剂和酶第84页
            3.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84页
        3.1.2 实验方法第84页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4-88页
            3.1.3.1 二、四倍体鱼差异表达基因第84-86页
            3.1.3.2 二、四倍体鱼精巢差异表达基因的注释第86-88页
        3.1.4 讨论第88-92页
            3.1.4.1 四倍体中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对精子发生的影响第88-92页
    3.2 雄性四倍体鱼精子和鲤鱼单倍体精子蛋白质组学分析第92-125页
        3.2.1 实验材料第92-97页
            3.2.1.1 材料第92页
            3.2.1.2 主要药品、试剂和酶第92-93页
            3.2.1.3 主要配制溶液方法第93-97页
            3.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97页
        3.2.2 实验方法第97-106页
            3.2.2.1 精液中精子的分离和收集第97-98页
            3.2.2.2 不同倍性精子DNA含量测定第98-99页
            3.2.2.3 不同倍性精子活力测定第99页
            3.2.2.4 不同倍性精子总蛋白的提取和纯化第99-100页
            3.2.2.5 不同倍性精子提取总蛋白浓度的测定第100-101页
            3.2.2.6 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第101-106页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6-116页
            3.2.3.1 不同倍性精子DNA含量检测第106-107页
            3.2.3.2 不同倍性精子活力检测第107-108页
            3.2.3.3 两种精子的差异表达蛋白2-DE图谱的构建及分析第108-110页
            3.2.3.4 两种倍性精子差异蛋白质谱结果第110-112页
            3.2.3.5 转录组CDS序列进行差异蛋白质进一步鉴定第112-115页
            3.2.3.6 差异蛋白质的注释分析第115-116页
        3.2.4 讨论第116-125页
            3.2.4.1 不同倍性精子生理学差异第116-117页
            3.2.4.2 两种不同倍性精子差异蛋白质功能分析第117-125页
第四章 总结第125-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52页
博士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丝桃素光动力学效应诱导RINm5F胰岛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Mig6对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负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