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LY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和风险管理现状 | 第15-31页 |
第一节 LY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业务情况 | 第15-16页 |
一 LY金融租赁公司背景 | 第15页 |
二 LY金融租赁公司经营情况 | 第15-16页 |
三 LY金融租赁公司财务情况 | 第16页 |
第二节 LY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面临的风险 | 第16-18页 |
一 政策风险 | 第16-17页 |
二 道德风险 | 第17页 |
三 操作风险 | 第17页 |
四 信用风险 | 第17-18页 |
第三节 LY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第18-24页 |
一 LY金融租赁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二 LY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 第19-20页 |
三 LY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结构 | 第20-21页 |
四 LY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 | 第21-22页 |
五 LY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 | 第22-24页 |
第四节 LY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一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第24-25页 |
二 厂商租赁模式相关风险 | 第25-26页 |
三 公司组织架构有待完善 | 第26页 |
四 风险制度落实存在漏洞 | 第26-27页 |
第五节 LY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实例 | 第27-31页 |
一 项目成立的背景 | 第27-28页 |
二 项目风险评估 | 第28页 |
三 项目实施 | 第28页 |
四 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风险管理的措施以及经验借鉴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 第31-35页 |
一 政府对金融租赁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 第31-32页 |
二 金融租赁行业风险防控措施 | 第32-34页 |
三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风险防控措施的效果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国外金融租赁行业的风险管理手段 | 第35-37页 |
一 完善的信用关系体系 | 第35页 |
二 发达的二手交易市场 | 第35-36页 |
三 全面的融资渠道 | 第36页 |
四 健全的内控制度 | 第36页 |
五 优惠的税收政策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国外金融租赁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7-42页 |
一 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 | 第37-38页 |
二 信用保险观念深入人心 | 第38-39页 |
三 建立现代租赁资信评级系统 | 第39页 |
四 适度的外部监管 | 第39-40页 |
五 建立金融租赁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 第40页 |
六 加大行业融资资助力度逐歩放宽融资渠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改进LY公司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规避政策风险 | 第42-44页 |
一 加强政策研判 | 第42页 |
二 调整目标客户 | 第42-43页 |
三 拓展目标区域 | 第43页 |
四 调整目标产业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减少操作风险 | 第44-45页 |
一 加强新员工业务培训 | 第44页 |
二 完善薪酬制度 | 第44-45页 |
三 开展全员风险管理培训 | 第45页 |
四 特聘风险专家组 | 第45页 |
五 加强企业风险文化建设 | 第45页 |
第三节 控制信用风险 | 第45-47页 |
一 加强尽职调查 | 第45-46页 |
二 完善信用分级体系 | 第46页 |
三 建立信用管理部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降低道德风险 | 第47-48页 |
一 加强资产监管 | 第47页 |
二 建立租赁物登记制度 | 第47-48页 |
三 提高首付租金和保证金比例 | 第48页 |
第五节 降低流动性风险 | 第48-50页 |
一 打造设备再造中心 | 第48页 |
二 租赁物二次出租或销售 | 第48-49页 |
三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1页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