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章 | 第11-27页 |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设定、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二、先行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三、基本文献考释 | 第20-25页 |
四、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冲击与回应——燕秦汉之际辽东地区的族群生态 | 第27-42页 |
第一节 燕、秦、汉之际的辽东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燕秦汉时期的辽东长城 | 第29-33页 |
第三节 燕秦汉长城修建前的辽东山地古族 | 第33-38页 |
第四节 燕、秦、汉东进对辽东山地古族的冲击与影响 | 第38-42页 |
第二章 收缩与扩张——玄菟郡内迁与卒本夫余“借壳”古句丽 | 第42-61页 |
第一节 卫氏朝鲜、夫余王国立国效应之于辽东古族 | 第42-46页 |
第二节 玄菟郡内迁与“句骊胡”诸部发展 | 第46-50页 |
第三节 卒本夫余对“沸流部”的整合与“借壳” | 第50-61页 |
第三章 双核到单核——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 第61-86页 |
第一节 桂娄部与涓奴部共治的“双核”时代 | 第61-65页 |
第二节 由迁都、立始祖庙开启的王权渐强时代 | 第65-68页 |
第三节 由军事扩张促成的多族群聚居情况 | 第68-77页 |
第四节 多元族群并存背景下五部向一体的演变 | 第77-86页 |
第四章 乐浪而辽东——王国地位的确立与族群共同体荣耀之所系 | 第86-115页 |
第一节 对传统汉郡的并吞及汉人族群的加入 | 第87-95页 |
第二节 在战争中清晰起来的族群共同体边界 | 第95-107页 |
第三节 因册封而发展、确立的高句丽王国地位 | 第107-115页 |
第五章 立碑与移都——祖源记忆的建构与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形成发展 | 第115-149页 |
第一节 始祖传说的想象与王室谱系的编织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祖源记忆的流传与族群认同的演进 | 第119-123页 |
第三节 “三治两迁”与族群文化边界的确立 | 第123-138页 |
第四节 儒释道并举背后的族群文化心理变迁 | 第138-149页 |
第六章 国灭而族散——高句丽政权灭亡及族群共同体的分化解体 | 第149-164页 |
第一节 权臣专政及由此引发的统治危机 | 第149-152页 |
第二节 唐王朝一统政策的确立及实施 | 第152-157页 |
第三节 高句丽亡国与族群共同体解体 | 第157-161页 |
第四节 始祖传说的“记忆”与“失忆” | 第161-164页 |
结章 | 第164-1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9-178页 |
后记 | 第178-18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80页 |